走一条不同的种稻路

1995 年出生的朱梦黎,与水稻打交道已超过 10 年,是名副其实的“农二代”。“从高中开始,每年我都会帮爸妈插秧、种水稻。”朱梦黎说。正是这份对稻田的情愫,2018 年,大学毕业在外贸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朱梦黎选择辞职回乡。

回归的朱梦黎走上了和父亲不同的种稻路,创业初期,她便坚持“机器换人”。朱梦黎说,以前播种、施肥全靠人工。而用上无人机后,只需调试好各项参数,通过手柄和手机就能播种、施肥、打药,平均每亩地用时不超过 1 分钟。除了这些,朱梦黎还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她大胆试种老一辈绍兴人比较爱吃的传统粳米品种——南粳 46。这是粳米中的优质品种,但收成一般,种的人越来越少。2019 年,朱梦黎在自家的 650 亩水稻田中选取 50 亩种植香米和南粳,15 吨大米销售一空。这也让她更有信心,准备扩大试种面积,打响属于自己的大米品牌。

适用主题:新农人;点燃梦想;开拓者……

素材运用:从“仓廪无宿储”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千亩稻田一夜播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土,引领中国农业走上新的道路,朱梦黎便是其中一员。她怀着对稻田特有的情愫投身田野之间,在积极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农用无人机,还是“稻虾共养”、南粳试种,她以热血为刀,学识为斧,凭一己之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辟出一条“朱梦黎”的种稻路,也为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点燃希望的火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