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做出世界首块蚕丝硬盘
2022年12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迎来首播。《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共11期,前往11个聚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的街区,沉浸式互动体验非遗的传承创新之美。首期节目在浙江拉开序幕,视频中介绍了辑里湖丝,如今这种丝变身为可降解蚕丝骨钉、蚕丝硬盘、脑机接口。蚕丝硬盘不仅可以在高密度下存储数字信息,还能同步存储血液、DNA、疫苗等生命信息。
据科研人员介绍,因为蚕丝蛋白可吸收红外光,所以能够利用近场红外纳米光刻技术,将蚕丝蛋白当作光盘,在上面实现数字信息的写入和读取。
适用主题:传承美与文化;创新方式;科技力量……
素材运用: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曾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可否认,如今科技的应用无处不在,大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小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科学技术运用的痕迹。既然如此,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当然可以采用科技的手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我国首块蚕丝硬盘的创制,以及在“非遗”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一篇:
“民族服饰变装”热潮
下一篇:
“古籍活字典”沈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