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汉服承风华

作者: 生凌心

一袭汉服承风华0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要求: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写作。

广袖翩翩,古风悠悠,交领结缨,起舞神州。经典的国色记忆从不曾沾染尘埃,汉服文化于四季春秋间点燃了璀璨的传承色彩。我们以同样炽热的华夏血脉,弘扬翩翩汉服文化之风。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以我之手执墨笔,娓娓道来汉服源。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眼波流转,千年风尚。打开历史的典籍,朝代更迭,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间,我们对美好的追求从未停歇。回溯过去,先秦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女子曲裾深衣,予人端庄大气之感;魏晋南北朝间,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个性,女子长裙曳地,优雅飘逸;隋朝时期,刚刚脱离战乱,女子齐胸窄袖,保守却别有韵味;经济文化鼎盛的唐朝,女性服饰开放,地位提高。从素丽婉约的宋朝,再到思想禁锢的清朝,历史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服章之美,时光流转间,中国女性虽变换了华服妆容,却从未停止对自由的争取。在外表服饰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缩影中,看到了我们一步步从迂腐磨难到自由平等的不易。有幸生逢盛世,经过千年洗礼,我们终于拥抱自由。

清风徐徐,朝阳烨烨。于当今繁华社会,观汉服发展之状。古人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服作为泱泱华夏的文化遗产,于日新月异的今天依旧引起阵阵文化热,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审美追寻。人们怀揣着弘扬文化遗产的拳拳之心,念着“兴我礼仪之邦”的声声口号,走进大街小巷。侧耳倾听,乐队主唱韩小九,穿着汉服演唱流行歌曲,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与古人对话;放眼眺望,1米83女孩蝶舞,在身穿汉服的过程中放下了对自身体型的自卑,重拾自信。然而,伴随着汉服文化热的兴起,同样也有一批心思不正的人出现:为了谋求汉服背后的商业价值,打着复兴传统的口号肆意改造汉服;为了博取流量,用错误的观念抹黑汉服。我们须铭记,莫让“汉服热”沦为消费主义的陷阱,摒除哗众取宠迎合世俗的消费观念,以自信从容的姿态唤醒内心深处的汉服情结。

明星荧荧,皓月朗朗。觅保护发扬之路,开文化传承之花。汉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吸引着当今年轻人的关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汉服的传承成为了一种对平静和优雅的追求。从历史典籍记载,到博物馆中陈列,从歌舞节目、影视作品中的展现,再到中国华服日、花朝汉服节等活动,都体现出人们对于汉服的传承与保护。当代年轻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引领着汉服走向流行,将传统与现代连接起来,让闪闪发光的汉服文化真正实现了“活在当下”。

复我泱泱华夏,传我汉服古韵。

评点

文章选择任务二,陈述了汉服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保护与传承。开头简明扼要,选材新颖,具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篇实例丰富,论据充分,论证清晰,论点鲜明。在论述历史时,生动形象,古今关联,使得发展历程得以明了易懂地展现;在叙述现状时,考虑全面,既指出积极一面,也揭示片面性,引发读者的深思。文中大量运用生活实例,让人倍感真实且形象。全篇富有文采,论证细腻,朴素而不落俗套,值得借鉴。

(指导教师:龙顺兰 祝振全/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