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新课标Ⅱ卷
作者: 罗富强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一、考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在命题的立意上,紧扣新课标与新教材。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立足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紧绕“立德树人,修身养性”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谈及修身的重要性、修身的目标,还有“如何修身养性”的问题。这道作文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与主题的定位,高度照应了语文“双新”,语文学习任务群“读写考融合”的思想得到充分彰显。
在作文题的呈现形式方面,不同于给定情境任务而写作的作文题,也不同于主流形式的新材料式作文题,这道作文题的内容抽象性与概括性很强,文字表述高度简洁明了,但其中的意蕴却相当丰富。接地气的问题,简洁的导引文字,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且联想和思考的时空区间比较大,给考生更多的思维自由,也为考生写作个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但因其简洁与丰富,故加大了审题理解的难度,也给高质量立意的诞生设置了更多障碍。
二、审题要点
这类材料高度概括性的作文题,其审题的要点在于准确捕捉材料核心要素,并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其内涵。
第一步:准确捕捉材料信息要素。这种高度概括的作文题,其问题情境可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核心要素直接呈现。本题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即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要素,是当下的一种生活理念,也是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核心要素的内涵。“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一核心要素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材料的后一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对“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进行了补充性阐释,阐明了其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意义。由此,可以发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应指的是“自主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种状态”,而追求这种状态的目的,则是为了“放松,沉淀,成长”。
三、立意参考
1.追求“独立”,不希望“被打扰”,想在相对安宁的自我空间里放松、沉淀和成长,青少年当如斯,成长所必需。
2.家长、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心思,应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同心携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自主而安静的环境。
当然,只要抓住“自主、放松、沉淀、成长”这一本质内涵,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
四、误区提醒
最大的立意失误,会产生在“正确理解核心要素内涵”这个环节,而这种失误的根源,可能有二:一是没有全面审读作文题材料,如只抓住“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而忽视或轻视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从而导致就“安静”说“安静”,导致立意泛化;二是不能准确理解“安静”与“不被打搅”的关系内涵,把它们理解为“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致使立意走偏。
考场优秀作文
宁静以修身,沉淀以成才
□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 郭璐雨
有些青少年常说:“耳机一戴,谁也不爱。”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当下青少年大多都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被他人打扰。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愚以为,青少年确需这样安静的自我空间,让我们在放松中沉淀,在沉淀中成长。
这一空间首先当是自我主动的创建。古人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个安静的环境就是青少年静心思考、调整心态以自我成长的最佳场所,以更好面对生活的挑战。犹记得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时,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媒体记者、粉丝陡然暴涨。面对各方纷至沓来的“打扰”,莫言却表现得很淡定。他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哪怕身处名利场,莫言也不迷失本心,始终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青少年也当学习莫言,于喧嚣中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不被外界的声音影响,踏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节拍。只有如此,青少年们才能走好青春的路。
其次当是外界的理解与包容。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被“推”着走,被“卷”着前进。我们在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此起彼伏的呐喊助威声中拼命地奔跑,不敢有一丝松懈。不知不觉中,我们似乎忘了教育的初衷: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放松愉悦地成长。因为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有谁真正从青少年的角度思考过呢?面对着巨大压力,被无情地没收了童年的欢乐和青春期的愉悦,等到要独自面对人生的岔路口而茫然无措时,又有谁真的理解过呢?成长需要张弛有度,每个青少年都需要一片独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里面沉潜、蓄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寻找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出口。
请满足我们“不被打扰”的心思,给我们更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让我们年轻的内心学会独立思考,让我们学会反思与自省。这样的我们,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有能力去热爱生活,有热情去奔赴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评点:思辨是说理的核心,逻辑是思辨的内核,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之所以优秀,主要就表现在思辨的逻辑性上,这篇考场议论文,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思辨分析的刀刃直向“为什么”——剖析“安静而不被打扰的意义”,继而再纵深一步,链接现实,针砭时弊,指出“家庭、学校应该怎么办”。文章层层递进,内在逻辑紧密,加之以典型的论据,流畅的语言,使观点的说服力倍增,尤其是“家庭、学校应该怎么办”部分,见解独到,发人深思。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