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城的年轻人
关键词:研究、保护长城
在北京平谷将军关长城进行考古发掘,去延庆八达岭长城录制《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赴山西大同拍摄关于长城的纪录片……2023年伊始,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尚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在长城沿线奔波忙碌。
在一次次行走长城的过程中,尚珩感受到保护长城并非易事。“长城在不断老去,要加紧研究,让它得到更好的保护。”尚珩几乎每周都要去爬长城,“我希望人们到长城参观游览时,能了解更多的长城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运用示例:时间能塑造很多东西,也能毁掉很多东西,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延续数千年,如果不加以保护必将“形销骨毁”。好在很多年轻人已经行动起来,就像尚珩一次次行走长城,一次次拍摄节目,目的就是让长城得到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守护野长城
河北卢龙县的郭洪秀是家乡野长城的第三代保护员。他守护的这段长城离县城有30公里远,山路崎岖,摩托车常被颠得上下起伏。到了山脚下,摩托车上不去,只能靠双脚。漫山遍野的荆棘,隔着棉裤都被刺扎得生疼。但郭洪秀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着。这段野长城变得清洁、完好。“我有责任保护好长城。”郭洪秀自豪地说。
运用示例:乐于奉献的人总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因为他们不和别人计较,更不和自己计较。野长城第三代保护员郭洪秀就是这样的人,为了保护这一“历史遗产”,他常常忍着被刺扎的疼痛,冒滚落的危险爬上山坡。在他的保护下,野长城不再是“荒野”。他是奉献者们的写照。
关键词:当好长城守护人
90后姑娘鲁婷婷,是土生土长的嘉峪关人。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入职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当起了“守关人”。脚穿登山靴,身着冲锋衣、工装裤,时而跪地测量,时而提笔记录。鲁婷婷曾深感本领恐慌,便借阅各类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快速成长。
运用示例:90后鲁婷婷是一名长城的“守关人”,她曾因为不熟悉业务而深感恐慌,便给自己补课,借阅各类资料,“啃”大部头专著,请教同事和专家,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她的“适度焦虑”助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