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秋鸿,从“萍水相逢”到“知水善用”

极端降水、高温热浪……自然灾害背后,人类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在洪涝等灾害中保护人类? 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打开了水与人类之间的一个又一个“盲盒”。

1997年,汤秋鸿考上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并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在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历练。做水利工程师,还是做科研解决新问题?毕业时不少同学选择了前者。“我喜欢挑战,凡事喜欢试一试。”这一次,他的挑战和尝试彻底将人生带向了科研的道路。

暴雨、洪涝、干旱……人们一直在与灾害赛跑。为了打通洪旱灾害防范的“最后一公里”,汤秋鸿带领团队开展全球变化影响下水安全风险预估与应对的研究。其中,针对我国洪涝灾害,汤秋鸿团队研发了全国范围高精细洪水风险实时监测预报平台。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汤秋鸿主持编制了《中国气候变化下的环境风险地图集》,该书入选施普林格·自然首次颁发的“中国新发展奖”。

在汤秋鸿看来,只有时刻保持创造力和好奇心,才能探寻更多科学未知。

适用主题:挑战;创新;好奇心;探索未知……

运用示例:如果说时代是一片沃野,知识青年有如株株小苗,“创新”则是促使时代原野绿意盎然的有机肥料。且看中国北斗青年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促使北斗组网光耀全球;再看汤秋鸿团队不断挑战,突破创新,打开了水与人类之间的一个个“盲盒”,拓展全球变化水文学……生活改善,经济发展,一项项中国科研成就惊艳世界,这得益于创新的支撑与推动,亦离不开那些勇于创新的青年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