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成为祖国的界碑
2022年4月4日上午8点,在河南省延津县人武部大门口,肖荣基健步跨上哨岗。他左侧口袋心脏位置装着哥哥——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照片。
肖荣基2004年出生,比肖思远小8岁。肖思远2016年9月应征入伍时,肖荣基还在上小学,未能为哥哥送行。他专门打去电话:“哥,你在部队多保重。我毕业也要参军。”2020年6月,肖思远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英勇牺牲,年仅24岁。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16岁的肖荣基万分悲痛,要参军的信念愈发强烈。2022年,肖荣基18岁,在父母的支持下,他选择保留学籍报名参军。
肖思远曾在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肖荣基说:“我也愿成为祖国的界碑,这是军人的荣誉,也是我坚定的信念!
适用主题:精神传承;英雄血脉;家风;责任担当;信念;……
运用示例:肖思远的弟弟参军入伍、王伟的儿子进入海军、陈祥榕的姐姐成为军队文职……不约而同的追随,同样滚烫的报国热忱。亲人接棒,是为完成戍边英雄们未竟的事业,也是将青春年华融入时代洪流。这一辈青年身上有澎湃的爱国情,有坚实的报国行,便有蓬勃向上的中国。传承并不是一句口号。这些有着现实注脚的人物与故事,这些将青春化作祖国春泥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得。
上一篇:
丁光生,以身试药
下一篇:
在中国东北最高点守望风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