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让更多人了解京绣,爱上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开始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少年时,田鹏常常帮母亲劈线、穿针,看着绣花针在闪着光的绸缎里外上下翻飞,不时在母亲指导下饶有兴味地绣上几针。
2008年,田鹏大学毕业,到北京首都机场做安检员,但他始终割舍不下对京绣的喜爱。两年后,田鹏辞职投身京绣事业。“这门手艺不能断在我们手里,要好好传下去!”
由于社会需求有限,京绣市场不断萎缩。“京绣不仅要活在过去、现在,也要活在未来。”田鹏首先在京绣图案上下功夫。有一位客户希望定制一份礼品送给俄罗斯朋友。田鹏将俄罗斯风景和六角雪花、冰凌等图案融合在一起,制作了一幅冰川雪景图,客户喜出望外。
“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京绣,爱上京绣!”田鹏暗下决心。这些年来,他带着京绣走进了学校、社区、公园和商场,一边展示一边传授技法。如今,集收藏、展示、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京绣文化产业园落户于河北省定兴县,田鹏把一门老手艺干成了大产业。
适用主题:传承与发展;老手艺,新产业;艺术的重生……
运用示例: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如昆曲、刺绣等一些传统文化因为过于雅致而显得格格不入。因而其传承人常常要拿一生来坐冷板凳,守护风雅的余烬。手艺人田鹏为了传承从小耳濡目染的京绣技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进学校、跑商场、下公园,风雨无阻,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针一线总关情”的燕京绝技。如果说在古典时代创造一门艺术,是艺术的初生,那么在工业时代延续一门艺术,就是艺术的重生。涅槃之火焰,需要传承人用一生去助燃。
上一篇:
徐晨,传承宁夏小曲的“90 后”
下一篇:
李晓洋,“敦煌修三代”的闯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