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胸流盼层层远,昂首攀登步步高(下)

作者: 吴国梁

挺胸流盼层层远,昂首攀登步步高(下)0

方法引领

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如果说……,那么……”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关于追求、治学、奋斗,可以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第一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立志要高远。

第二层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过程是艰难的。

第三层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终收获惊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农历牛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

中共深圳市委员会门前有一标志性雕塑“拓荒牛”,第一代建设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靠着“拓荒牛”精神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这是大庆代表人物铁人王进喜的名言。

校团委举行“砥砺‘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例文

“双百”交汇,三牛“犇”腾

河北省唐山市励耘高级中学  张茗皓

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心里,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笔下,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

当我们背上行囊,担起沉甸甸的责任上路时,首先必须明白: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出发?

二千五百年前的齐景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以一颗牙齿为代价留下的“孺子牛”,本是溺爱孩子的嘲讽之语,竟被后世的中国人升华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用来赞美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犹记当时的武汉,深夜时,疲惫不堪的下班医生在公交车沉默地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突然一位医生打破沉寂轻轻哼起了《歌唱祖国》:“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渐渐地轻哼成了合唱,路灯照进车窗,此刻公交司机已泪流满面。

如果说“孺子牛”为我们明确了“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初心,那么“拓荒牛”就给我们鼓足了“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勇气。

经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之说,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拓荒牛”精神,也在于牛拥有勇于创新、敢于克难的精神。

那悬崖“百步九折萦岩峦”,那峭壁“畏途巉岩不可攀”,面对着这一切,毛相林与老下庄群众们做了个惊人的决定:修路!七年来风餐露宿,前赴后继,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他们硬生生砸通一道道绝壁,终于修出一条天路,“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如果说“拓荒牛”为我们解决了如何“善始”的问题,那么“老黄牛”就给我们“克终”的力量。

魏征曾对唐太宗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恰恰是我们坚持到最后的丰沛力量。

66年,六千多万公里,绕地球一千五百多圈,这就是英雄的国测一大队!他们“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丈量祖国大地”。他们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岁月销蚀,反面被打磨得熠熠生辉。鲁迅曾说:“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这个“韧”字,正是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

“双百”交汇际,三牛“犇”腾时,让我们秉承“三牛”精神,不负盛世,奋斗其时。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做有责更有义的中国人;秉初心,守宽和,见刚强,笃远行,做知难不畏难的中国人!

适用素材

1.尼采“精神三境界”: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2.读书三境界: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浅层的影响)。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更进一层)。千秋藐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人生历史价值)。

3.梁漱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中谈到,“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4.要讨论传统文化会不会过时,先要分清所讨论的对象在传统文化的哪个层面。如果是指器物层面,则迟早都会过时,不过时不足以谈发展;如果是指制度层面,则不会完全过时,今天依然可以借鉴;如果是指智慧层面,则完全不会过时,今天依然可以运用。

5.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主席在《七律·送瘟神》诗中无奈地叹息过,绿水青山,却无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确实曾走过一段无比纠结的历程,但到了今天,我们坚信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编辑:于智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