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化人”主题备考

作者: 吴国梁

“文化化人”主题备考0

文化自信, 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 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现在,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加速进行,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名句化育后世”、2018年浙江卷“浙江精神”、2019 年新课标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书法‘人’的启示”都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带给我们以“文化自信、文化践行”启示。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而不化, 非学也”, 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庸言》, 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如果只知道学,却不懂得把学问化用,那么并不能算作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行于上,化成于下。化,是学以致用的重要一步。在国学里讲的“文化”, 既常作名词使用, 更要当作动词看待。《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把社会人伦中的规律道理化入人心、推行天下,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是为了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学而不化,非学也”,强调学以致用,学用之辨;第二层是“文化”的动词意,强调“以文化人”。两个层次是用“化”来钩连在一起,“化”字的本义是变化、改变,即学的目的是化用——内化运用,也就是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提升自我。

第二层中的“文”是学的内容,其含义可以理解为文字、文学等,也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其他学习,“以文化之”最终的意义也体现在“化”字上,即人的变化、提升。因此“化”是提升自己,“学”是提升自己的方式,“文”是提升自己的内容。

这两层结合起来,就是文化作品在实践中的教化作用,一方面相信我们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另一方面相信这些优秀成果一定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次作文其实是“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面体现。

同学们在写作时,比较好的立意是“优秀文化作品如何教化、改造、促进现实中的事”“我们如何从优秀文化作品中受到启发、感化、激励、促进”。

强力素材

1.《易经》:日新之谓盛德。《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论语》 :丘(孔子)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我听说,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是有封地的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3. 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管仲感叹道:“唉! 我肯定会处于困难境地了,我不能像春风一样温暖人,我不能像夏雨一样滋润人,我肯定会处于困难境地了啊!”)

4.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中的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鼓励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 王兆胜《诗化人生》: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学生颜回之理想即是“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看来,关键的并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6.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对陈独秀说:我们呢?是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就应该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负责。我们有责任,带领人民进行抗争,我们要用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我们要建立不被外国人欺负、不受统治者压迫、没有贪官污吏、人人能够当家做主、人人都能生活在幸福平等里的美好社会。

7.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是很好的,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例文

学“做”人,文“化”人

河北省唐山一中 马熙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至圣先师早在千百年前就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而在后来杨万里“学而不化,非学也"的观点下,我们要“以化成天下",让学习塑造人,以“文”这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教化人。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人该迈出怎样的实践呢?

阅己

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中也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么有必要。在毛主席纪念馆中,有两副奇特的眼镜,一副没有左腿,一副没有右腿。原来毛主席经常戴着花镜侧躺着看书,为了不至于硌得慌,去掉了眼镜一边的腿,一副用来左侧躺,另一副用来右侧躺。可见,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即使胸有书山墨海,依然没有对自己放松要求,博览群书,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可见,欲成良材,要时常“阅己”。

越己

罗曼·罗兰曾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在东京奥运会上,短跑名将苏炳添大幅提升了男子100 米的亚洲纪录并站上奥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跑道,最终以9.83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名。花几年努力换来0.1秒多的提高,值不值得?听听他的回答:“在跑出9.83秒之后,我觉得还有空间可以提高。”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 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此生无悔,谓之“越己”。

悦己

尼采所说的精神三境界:第一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是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与其被督促学习,不如去主动学习;与其去主动学习,不如投身学习,享受学习,去学习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开阔胸怀。与人为善,止于至善,热爱实践,融入实践,永葆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恰恰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之谓“悦己”!

学习能够塑造人,规律道理能够教化人,如果只知道学,那么并不能算作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让学习为我们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才能教行于上,化成于下。

评点

文章最突出的亮点有:

1. 素材丰富。文中素材非常丰富,名言警句有孔子、曾子、荀子、苏轼、富兰克林、罗曼罗兰、尼采等;事例有毛泽东的特殊眼镜、苏炳添花几年时间提高0.1秒等。

2. 递进清晰。结构采用递进式,阅读、超越、愉悦三部分,层层递进,清晰准确。

3. 创意亮眼。阅、越、悦三个同音字,分别表现不同内容,并且能形成意义上的递进,可见作者匠心独具,深得“构思”之精妙。

(编辑:于智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