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实而著,为人须向真而行

作者: 宋志莹

文章合为实而著,为人须向真而行0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对于写作曾经说过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首先勾画材料关键词。细读材料可知,关键词应为“真意”,后面的“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就是达到写作“有真意”的方法和途径。

“真意”,即真实的意义、意思或心意。陶潜的《饮酒》中有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真意”一词又充满哲学意味,让人难以理解。考生在写作时不妨想一想与“真意”意义相近的词;或想一想“粉饰”“做作”和“卖弄”的反义词,也就可得出——真意,即真实,真诚,真情,真心,纯真,真性情。结合材料的最后一句可得出立意:人在写作时要真实,平时做人做事也要真实。

在写作过程中,若考生只写到“写作要真实”,没有写到“做人的真实”,立意就太过肤浅;若只写到“做人要真实”,没有提到“写作的真实”,只能在二类文之列;最佳立意一定是由表层的“写作的真实”谈及“做人的真实”,体现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思想内容。

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材料关键词解读不准,导致论点出现偏差,通篇谈“踏实”“谦虚”“不忘初心”“坚持”“坚毅”“牺牲精神”等。另外,在素材使用方面,引用的素材陈旧,或通篇讲道理,无实例论证,素材积累匮乏。

强力素材一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有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有各式各样的果蔬食物,有各地的采风游记,还有西南联大的诸多往事。他把生活的烟火气描绘得如诗般美好,唱京剧,写诗,画画,遛鸟,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眼睛里面生活的样子。他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对苦难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宽容。他有着文人的简朴豁达,安贫乐道,不畏强权,淡泊名利。

化用例段:写文真切,方显动人之本。“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汪曾祺先生用最简淡的文笔,勾勒出天下至味。读其文章,四海美味仿若尽于眼前,不可不谓至真矣;《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以最纯挚的语言,向我们描绘出最真实的沙漠本色,风土人情。读其文章,寥寥数笔之间,仿佛已然随着驰骋于无边沙漠中,风沙扬面,热血沸腾。好的文章无需华丽的辞藻,用简朴的语言,写真实的故事,传内心之真意便足以动人。

强力素材二

实诚、踏实、低调、有反思的导演——张艺谋

论成就,张艺谋已然称得上电影大师,而他电影之外的成就同样令人敬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历史底蕴丰厚、现代文明丰富且精彩的中国。但在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中,面对许知远的提问,他不仅没有很官方地用配合宣传的陈词滥调来回答,还直陈自己没有拍好的作品,甚至直言自己的不足。他没有大师的架子,反倒有很多自我反思。

化用例段:冬奥会开闭幕式落下帷幕,而对“国师”张艺谋导演的赞誉却不曾停歇。他永远如躬身耕耘的农民,对这片土地保持敬畏与谦卑,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每部电影都有真意表露。不见虚浮,但凭执着,方有“国师”之誉。

强力素材三

纯真质朴的全红婵

被问到“把水花压得这么好的秘诀是什么”,全红婵回应:“练的,自己慢慢去练呗”,“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这在成年人耳中颇有些“凡尔赛”的回答,显然只是一种纯真表达,但在这背后,却是每天陆上、水上一共要跳300多次的专注刻苦训练。(来源:《人民日报》)

化用例段: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三跳满分的出色发挥震惊了世界,媒体乐于渲染她的天赋异禀,以夸张用词编织起“天才”光环。而面对“为什么跳得那么好”的问题,小姑娘目光澄澈,回应道“练的”。只两字轻巧击碎粉饰,而又概括了多少日夜的坚持和血泪。

例文

以情作文,以真处世

济南一考生

鲁迅先生曾言,写作应做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掩卷沉思,深以为然。唯有真意方可铸就真正的好文章,为人处事靠的又何尝不是这份本真。

好文章的成就离不开真情实感。雅斯贝尔斯曾论述教育的本质为“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依我之见,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被国人的冷漠麻木刺痛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将一腔热情融入到利刃般犀利的文字中。他将对人类之大爱融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将对奉献之热爱融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将对青年人之关怀融入“扛起黑暗的闸门”;将对时代与社会的质疑愤慨融入“从来如此便对吗?”“救救孩子!”如炬目光于迷雾中点亮,真切炽热之情让他不加粉饰的文字闪耀着夺目的光。反观当今一些网络文学,华丽堆积的辞藻也难填其内核之空洞,矫揉造作的粉饰也难补其情感之匮乏。以真情作文,乃根本之道,亦唯一之道。

为人处事的成功靠的是真实自然。何为真我?即于世界的俗套和成见间追寻内心最本真的向往。李白也曾因不愿做蓬蒿人而走入唐宫,成为了供奉翰林。可当他发现唐宫内豪奢却枯燥的生活与内心对自由之渴望相抵牾后,他选择了真我。放弃袍笏是困难的,可他不畏世俗不惧权贵,抛下粉饰名利的头饰,仰天长啸,踏歌出门,自此而成“风流肯落他人后”的真正的青莲居士。勇于归真的谪仙绣口一吐,便在盛唐的海面上酿下一片皎洁月光。你我于漫漫人生长路上亦应怀有这份追求真我的勇气,不让“下里巴人症”成为你我之代名词。真正的学识与胸襟皆于为人与谈吐间自然流露,绝非读几本名篇鸿著便可“气自华”。反观当今网络上一些假名媛,为了朋友圈内的光鲜亮丽,不惜团购名媛下午茶,卖弄个人人脉之广大、经济之雄厚,拍照P图后收起道具狼狈离场,着实可笑亦可悲。又有多少人坐于咖啡馆内高谈人性之冷漠,世态之炎凉,却不愿给门外酷暑下卖冰棍的老太太提供帮助,只因喝咖啡远比吃冰棍看起来有情调,此般做作,何必呢?

而追求真我的同时,亦需不断完善真我。正如辩手肖骁所说:“最真实的自己,往往也是我们最颓废、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故而追求本真,不是无限制地放纵自我,而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坚持心中的那份真情,那份真诚的情与善,进而行出自己的真我之路。

由此观之,惟以情作文,方可成就好文章;惟以真处世,方可于浩浩洪流间坚守本我,成就大事。

开篇概括材料内容,提出观点:写作和为人处世都要有“真意”。举例论证,列举鲁迅带着真情写文章的事例,并大量引用鲁迅名言,增添了文采。

深入阐释“真我”的含义。

引用名言,由“教育的本质”巧妙过渡到“写作的本质”,阐明观点。

对比论证。将当今的部分网络文学作品与鲁迅的写作对比,论证写作有真情实感的必要性。

举例论证,以李白的人生经历为论据,论证做人要真实自然的观点。李白诗句的引用让文章又上一档次。

对比论证,将当今的“假名媛”与古人对比,折射出当今社会存在的浮夸虚饰、卖弄之不良风气,引人深思。

总结全文,再提观点。

化用余秋雨对李白的评价“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足见考生深厚的文学积累。

进一步阐释如何才能做真实的自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