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丑
作者: 曹林什么样的丑才会被夸可爱呢?看到两条关于丑的新闻,才想到这个问题。
一条是某平台举办的“2021丑东西颁奖盛典”,“五丑”在万余份投稿中脱颖而出,它们分别是:仿真人脸口罩、小熊猫花洒、不会碎的镜子、梦幻粉蝴蝶短靴和微笑橘子头套。而另一条受到热议的是“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集炫富、媚俗、浮夸、浪费、假大空于一体,网友们戏称简直是“建筑界大型翻车现场”。
同样是选丑,为什么前一个丑受到了网友的喜爱,而后一个丑却受到舆论吊打?不是舆论在对待丑上有什么双标,而是丑的出发点和内涵不一样。人们能接受满怀梦想顽强打拼的“丑小鸭”,能包容有创意、有个性、自由洒脱、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但不能接受指鹿为马、以丑为美、侮辱公众智商的伪艺术真审丑。
人们反感的那些丑有一个共性,都是冠以美的名目,对公众的审美常识形成某种“强暴”:或者是花钱造一堆丑的东西,矗立在城市中央,让市民越看越觉得丑;或者是以艺术之名把人画得不像人,放大人的缺陷,却还说这是美;或者是不顾常人的美感,以审丑的恶趣味去追逐流量,对公序良俗和价值观形成冲击……伪艺术和流量欲望的驱使下,这些年人们见多了这种真丑、真恶心的东西。
“丑东西大赛”受到热捧,被赞“可爱”,说明这种“丑东西”跟那些“丑东西”是不一样的。这是年轻人的一种减压方式。可爱的“丑”与可怕、可恶、面目可憎的“丑”,是截然相反的。(选摘自《羊城晚报》)
适用主题:审美;美的意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运用示例:美与丑没有绝对的界限,评选出来的丑东西们和美丽的东西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构成了社会相对的和谐。丑东西们虽然不符合大众审美,但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类需要包容的审美,也需要正确的审美。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进步更美好。在网红遍地的今天,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保护更显得弥足珍贵。——林红蕾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