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春来早,奋斗向未来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比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写作主题,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
在这样的导向下,对时政类素材的积累、领导人金句的背诵、两会代表观点的掌握,自然成为备战2022高考作文的重中之重。昨天的中国故事、今天的中国声音、未来的中国画卷,这一切都在今年的两会上集中体现。
本刊独家为你“划重点”,告诉你哪些议题极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点,如何用好两会素材能够为作文加分。
Part1/习言道/
粮食安全
“养活中国要靠自己”
2022年3月6日,在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谈了“中国饭碗”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总书记语气坚定。
事件素材
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黑土地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和最具生产潜力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黑土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
人物素材
马传喜,麦地里走出来的政协委员
出生在皖北农村的马传喜,被熟悉他的农民朋友称为“打麦地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他从小就觉得“小麦是好东西”,从大学开始跟着导师做小麦种植实习,一直到现在,30多年,还在和小麦种子打交道。“种子搞得好不好,就是我这个育种家要管的事。”马传喜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最懂土地的农民相信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马传喜的关注重点仍在种业科研创新上。他建议,要促进种业创新要素顺畅流动,调动种业企业投入育种研发的积极性,努力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时评范文:一粒种子可以成就一个产业,一粒种子可以富裕一方水土,一粒种子更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时下,从太空种子生根发芽,到海水稻产业化,中国种业捷报频传;从《“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印发,到新种子法正式施行,为种业发展集聚了更多有利条件。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一定能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郑因
精准扶贫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今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听到悬崖村从藤梯变钢梯,日子越来越好的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事件素材
“悬崖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位于悬崖之上。通向外界的“悬崖路”落差数百米,要攀爬藤梯进出,村里的娃娃们背着书包爬藤梯上下学尤为危险,让人揪心。考虑到“悬崖村”原生环境不宜居,各种设施严重不足,要在原地扶持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于是有了全村整体易地搬迁的举措,同时在当地开发旅游项目,既带动其他产业,也为本地人提供就业机会。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年,“悬崖村”搬迁可谓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
时评范文:解码各不相同的“悬崖村”就能发现,许多时候,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是解开困局最好的钥匙。面对100个“悬崖村”,也许有100条扶贫路径:汉源的古路村,绝壁上造出了骡马道,继而又架起了索道,如今变成了驴友们的热土;小凉山的胜利村,则一鼓作气,全村整体搬迁,搬到峡谷中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悬崖村”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地理、人文因素,因地制宜,从不同的视角去挖掘,从小人物的命运去解剖,最终折射宏大的主题。——吴光于
乡村振兴
“枝叶总关情”
在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必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郑重指出。
影视素材
2021年,电视剧《山海情》触动了很多观众的心弦,也引起了许多扶贫干部的共鸣。在国家扶贫政策引导和福建对口帮扶下,西海固地区贫困群众把“干沙滩”建成“金沙滩”。主角马德福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成长、扎根,而现在许多乡土人才也像马德福一样,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扎根乡村,绘就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壮美画卷,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山海情”。
时评范文:文明是幸福之源,乡村文明建设要充分依托不同的载体,让群众积极自主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才能真正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而随着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持续增强。文明乡风犹如点睛之笔,筑牢勤劳淳朴、风清气正的山村本色,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之钙”。——毛新宇
绿色生态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习总书记谆谆叮嘱:“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人物素材
周义哲:从“砍树人”到“看树人”
58岁的人大代表周义哲大半辈子都在跟树打交道。他从小在林区长大,16岁时成为伐木工。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当了35年伐木工后,周义哲响应国家政策成为护林员。周义哲说:“过去,我们用锯和斧子砍树;现在,我们用锹和镐种树。”内蒙古大兴安岭1.6万林业工人从“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全面停伐后,森林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近两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加快了道路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林区38条线路1716公里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已经达到了通车条件,重点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完成313.56公里。去年,林区121座4G通信基站全面开工建设,一条条通往外界的“信息高速路”在深山中架起,守护好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林区人更有信心。
时评范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身份转变,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国家产业结构转变,森林生态系统将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并让生态产品价值成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增长点、支撑点、发力点。——张景阳
社会保障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
人物素材
“火眼金睛”的社保审计人吴星
从跨出大学校门开始,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副司长吴星已在审计机关工作了24年。近十年来,他一直从事社会保障审计工作,主要是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等资金开展审计。“看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每一笔捐助款、慈善款,让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这是“社保审计人”吴星对工作的要求。他说:“我从事审计工作这么多年,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生活小事,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联系最密切,这是我们在民生审计中牢牢把握的一点。”
时评范文:社保基金是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一分一毫都不容染指。维护社保基金安全,需要多方合力,加强跨部门协作,利用大数据、第三方检查等多种手段加强监管的有效性。例如实时共享人社、公安、民政等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快速发现疑点,睁大基金监督的“眼睛”;聚焦高风险业务、投诉举报线索等,借助社会审计机构开展不定期检查。要充分发挥行政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防范社保基金“跑、冒、滴、漏”,确保百姓各项社保待遇落到实处。——姜琳
Part2/代表说/
打击拐卖
他们说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在受害人被拐卖、收买的过程中凡是帮助维持恢复受害人受拘禁、受强制、受侵犯状态的行为都应视为拐卖或收买的共同犯罪行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阻碍解救的视不同情况分别按妨碍公务罪、收买妇女、儿童的共同犯罪等追究刑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潘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居委会和村委会干部等,发现有妇女被拐卖或者涉嫌拐卖情况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在法律责任部分规定,如果知情不报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件素材
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有效保护,是文明的底线
拐卖犯罪行为一直受到国家的严厉打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尚未完全根除,打击治理工作还任重道远。尤其是近期江苏丰县“铁链女”事件,更是刺痛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有效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公安部决定自2022年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提出要依法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收买妇女儿童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
一个社会的发展,体现的是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有效保护,体现的是文明的底线。
时评范文: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看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视,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的决心。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从立法上加强处罚,在司法和执法上保持严打,加上社会层面的监督,形成一套组合拳,妇女儿童的权益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关注民生
他们说
【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探索美好租住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为新就业高校毕业生、新蓝领等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有尊严的、体面的、品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好、租得稳”。
【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建设全国统一管理的健康码,实现全国“一码通”,同时也要提高涉疫区域显示精准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事件素材
小小“健康码”的大文章
早在2020年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就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俗称“全国码”),可用于个人查询防疫信息。但全国码并没有广泛被用作出行凭证。专家说,如要实现健康码全国统一管理,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施上可能会存在困难:中国人口众多,要将一地一省的人员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已是不易,更不用说统计全国人员的防疫数据。“如果只是将各地的数据统一接入,全国健康码系统只做汇集不做分析,先易后难,可能会容易一些。”
时评范文:小小“健康码”,大有文章可做。要用好这个“码”,既要实现覆盖上的“全”,也要实现使用中的“一”。让“健康码”全覆盖,实现一“码”通行,扩大其适用范围,丰富其应用场景,才能更好为健康“加码”、为防疫助力。期待一“码”通全国加速推进,尽早实现。——张冬梅
他们还说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落实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一是因为人生而平等,要保障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社会也应当尊重和保障女性的生育权。
【全国人大代表王玲】认真落实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要求,加大专项筛查经费的投入,把城乡妇女的“两癌”筛查全部纳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强化小组组长、楼长监督病情的义务,建立老年人病情日常监测、上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