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至,行稳致远
作者: 柳树梅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先锋王夫之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观点分歧:有心而至还是有行而至?
有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自然是有行而至,不往不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的箴言不计其数,凝聚着对后世的谆谆教诲。年轻人,且行矣。
驰于空想,面包、掌声与鲜花在梦醒之后便杳无踪迹;躬行亲赴,沿途电闪雷鸣、春风和煦,皆为我有。待在原地的千里马称不上“骐骥”,行万里路的驽马亦可十驾。筚路蓝缕,不行不至。谨记先生寄语:“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前行途中,重任在肩,道阻且长,心中疑惑茫然不免渐生。“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岔路口的抉择、磨难的阻挠、外界的否定……心中的火苗难免动摇。更有人走着走着,忘了初心,曾经不屑一顾的功名得失,如今却营营逐逐,心之所趋。看,东京奥运会,杨倩顶住压力,逆风翻盘;全红婵三跳满分,施展神奇的“水花消失术”。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坚守自我,完美夺冠;羽生结弦挑战新高,一举拔高花滑界天花板……他们心中未尝没有过动摇,但终以执着的本心战胜胆怯,任惊涛怒吼,初心未改。
行者,以“仁以为己任”,当弘毅而行。被光鲜的功名迷惑视线时,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破除迷障。前路崎岖,唯行稳,方可致远。
王国维谓“人生三境界”:立、守、得;行者亦分三大境界:始行、行稳、行我。
袁隆平扎根稻田数十载,一场“禾下乘凉梦”,将稻香洒满世界;叶嘉莹九十高龄依然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她自己亦成了人间诗话。
追梦途中,行者与梦同振,以身践行,所行不仅是逐梦,更是行“我”,行至忘我而出真我风采。
百年变局,帷幕渐升。吾辈青年当如利刃新发于硎,前行,行稳,行而致远。
评点
文章观点明确,思维开阔,论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从王明阳和王夫之的分歧入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是有行而至,不往不至”,所引事例典型,恰到好处。结构紧凑,行文如流水,可谓水到渠成。
(指导教师:陈培/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