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之音,答世界之问

作者: 一考生

用中国之音,答世界之问0

本期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到重庆工商大学作了题为《中文不朽》的演讲,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很好地掌握母语,并号召大家正确使用母语。他说:“祖宗留下的传统母语平仄押韵,非常漂亮,这是英语无法替代的。英语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跨越百年历史征程,听余光中激昂陈词:“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确,在时代的拷问中,我辈青年应扎好汉语之根,用中国之音,向世界回答。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交融。诚然,英语是我们踏上世界舞台的敲门砖。但我们在向国际、向世界伸展枝叶的同时,更应该向汉语的母土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参天的养料。

将汉语扎根青年一代,助力其建立国家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而汉语则是将每个中国人将点连成线的纽带。多条线交织于世界,便连成一张由中华儿女织成的网。只要你身处在这张由中华血脉构成的网中,心便不再孤单。身处他乡异地,遥望故乡月明,你仍可感受到祖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归属,你依然可以感受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愁。这种归属与安全感是在你面对英文时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

将汉语扎根青年一代,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血脉相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再发展到今天的汉语普通话,这平仄押韵的中国话,将我们与历史纵向贯穿,让我们与古人相隔历史长河,却能依然共情。“式微,式微,胡不归”,是《诗经》中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追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的壮志天下与豪迈的胸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对家国身世的感慨。在这平仄押韵的字脚中,我们朗读的不仅是词句,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溯,是对历史的回味,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构建。

将汉语扎根青年一代,我辈青年更应以行动来回答。讲汉语,认可并内化,多参与诗文朗诵,阅读传统书籍,将自己置身于汉语熏陶的语言环境。同时,学校应开设相关汉语品析鉴赏课程,将汉语的语言魅力转化为中国式浪漫之美,在感受和感知中培养语言的兴趣。此外,政府也应积极拓展汉语的国际化,如大力推动孔子学院对外沟通桥梁的作用,让汉语之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面对时代的拷问,吾辈青年应扎根汉语,探索汉语的深度,并拓展汉语影响的宽度,用中国之音对时代作出掷地有声的回答!

评点

文章开篇引用材料,点明观点,照应题目,同时引用康有为与余光中的名言,形成一种形式上的对称美。第二节联系现实,指出今日这个话题的现实意义,共同形成文章开头部分。中间论证,以同样的句式引出三个段落,紧扣材料中的观点,从文化认同、音韵形式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之美,从“我们应怎样做”提出具体措施,层次清晰。最后结尾再次回扣题目与开头,结构紧凑。

下期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热词,“良好开局”“互联网+督查”“稳”“节用裕民”“雪中送炭”“专精特新”“沙”“毕力同心,苦干实干”,这些热词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以上网络热词哪一个让你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上一篇: 字里乾坤
下一篇: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