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个人与时代”写作指导
作者: 李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楚辞·渔父》:“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领导者之一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呼喊。
③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从试题材料看,选择从古代、现代到当代的三个典型材料,既形成时间跨度,也保持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使考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思考,展开论证。
从试题内在关系看,这是一个“个人”与“时代”互动关系型题目。
结合材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根据材料一“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暗混乱时代,作为个人的“我”要独立清醒,要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有自我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影响时代。从材料一看,强调在黑暗时代背景下坚守个体价值的重要方式,但这种方式对时代的影响是渐变的,不是“暴风骤雨式”的,以较为缓慢的方式才能影响和改变时代。
2.从材料二看,处在当时黑暗落后的时代,蒋南翔发出的呼喊不仅是个体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将个体的人生追求和唤醒更多有志青年参与时代变革相结合,具有改变旧时代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3.从材料三看,时代背景是国家发展的新时代,是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时代,在新时代作为“广大青年”的个体要利用时代发展契机,肩负时代使命,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用不懈奋斗推动新时代继续向前发展。
由此可形成核心立意“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三个主要论证方向是“黑暗时代中的个体坚守与时代渐变”“黑暗时代中的个体改革与时代剧变”“新时代中个体奋斗与助推时代”,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体“我”的想法,能够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个人与时代的互动性关系是此次作文写作的难点,对学生素材的有效运用和逻辑思维训练大有裨益。
同学们要写这则作文,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角度一:时代为个人提供机遇与舞台。时代的需求,需要有志有力的人来实现,这样时代就会给这些人才提供发展的机遇。脱离大时代,个人再努力也无法成功。
角度二:个人对时代能起积极推动作用。个人处于时代之中,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对时代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个人素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角度三: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是“有为与可为”的关系。时代提供“可为”的机会,个人拥有“有为”的能力,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完美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个人很努力,但社会条件不具备,则是个人的悲剧;社会条件具备了,而个人努力跟不上,则是社会的无奈。
强力素材一:冯如于1883年出生于广东农户家,17岁时他毅然离开舅舅独自去纽约闯荡,先后在船厂、电厂、机器制造厂当工人,专攻机器制造。1904年,日俄战争深深刺激了冯如,他发誓要用自己的本领报效国家。经过难以想象的努力,“冯如一号”飞机诞生,冯如驾着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飞机,飞上天空。此后他拒绝了美国的高薪厚禄,毅然回国为国效力,后在一次飞行表演时遇难,年仅29岁。2009年5月25日,在中国航空百年暨空军成立60周年庆典上,冯如被授予“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
化用例段: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责任,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应有担当能担当敢担当。回溯138年前的今天,1884年1月12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诞生。他青少年时期漂洋过海在美国做工,因中国倍受列强欺侮而立志“航空”报国,后成为中国设计、研制、飞行的第一个人!孙中山先生大赞:“吾国大有人矣!”冯如心怀家国情,若能肩鸿任钜,个体亦有重于社稷矣!
强力素材二:“中国精神”之“赶考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并强调,“我们绝不做李自成。”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化用例段:什么是时势?时势便是人民群众!人民的利益就是时代的初心,人民的愿景就是时代的流向。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个人是简是微是小,但千千万万这样的个人汇聚起来、融入人民,就成了时代的洪流。今天,我们的航空人以歼20、运20、轰20以及C929来告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前辈们,让他们看到我们今天的“巨”是何等伟岸!
强力素材三: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无论哪个航向都是逆风。——塞涅卡
化用例段:不管自己的人生有多么平凡,也要拥有前行的方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无论哪个航向都是逆风。心有梦想,便不会迷茫。宏伟澎湃的“中国梦”,是由无数的具体而微小的“个人梦”汇聚起来的,是“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的梦想。没有繁荣富强的祖国,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又何来岁月静好的生活,更不用谈及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齐心协力地干,一点一滴地做,在勠力同心中激发筑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厦就将巍峨挺立,个人的美好梦想就会不断照进现实。
例文精选
数时代先锋,还看我青年
河北省唐山一中 郑雅文
无数个日夜过去,五四运动的号角依然在耳边吹响。星河流转,时光飞度,新时代背景下,又有谁能比青年更适合、更应当肩负起时代重任?又有谁能比青年更有能力、更有信心浇灌理想之花?(紧扣主旨“个人与时代”,由五四运动时期跨越到当今新时代,以问句形式明确青年担当新时代重任的观点。)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亦是青年大有可为、蓬勃向上的时代。青年欲要奋斗,必先立大志,而后成大才,方能担大任。
树立远大理想,是我们迈向时代前沿的第一步。七堇年引用海子的诗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我们也是一样。不管自己的人生多么平凡,也要拥有前行的方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无论哪个航向都是逆风”,心有梦想,便不会迷茫。相信终有一天,吾辈青年也能和王勃一样,秋高水长,傲立挥笔,写就一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朝大海,静待春暖花开。(海子的诗、塞涅卡的话和《滕王阁序》中的名句信手拈来,增添了文化底蕴。)
增强自身修养,是我们磨练成立世之才的必备条件。“凡事之本,必先修身。”不修身,何以成才?战乱年代,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投笔从戎,奋战余生,此曰勇于修身;鲁迅先生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此为勤于修身;季羡林先生身处病榻仍对书籍爱不释手,此称乐于修身。我们也要潜心达到这三种境界,才能更好地担当时代重任。正如冰心所说的:“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阴里结实。”(勇于修身、勤于修身、乐于修身三层递进说理,有层次。)
明确时代责任,诠释家国情怀,是青年勇担时代先锋的道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章。赵括四十万精兵的惨败告诉我们,青年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像黄旭华投身于核潜艇的研制,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家探望一次;像张桂梅致力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而自己一身重病每况愈下。言必信,行必果,以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时代之花,那么前方的黎明曙光、万卷斜阳,便有我青年的身影。(三个主体段,采取并列结构,从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三个角度阐述观点,清晰有力。)
清风碧水,姑苏夜凉,陌上青柳,尘间飞花,斟一壶清酒,细品手中梁启超所作《中国少年说》。新时代,就应该是青年的时代;数时代先锋,还看我青年。(照应题目开头,结构完整。)
评点:文章观点明确,行文脉络清晰。围绕“个人与时代”,从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三个角度论证当代青年要肩负重任、大有可为的观点,论述有力。文中多处引用名人名言,赵括、黄旭华、张桂梅等古今事例也信手拈来;无论是“清风碧水,姑苏夜凉”等文辞的灵活运用,还是“数时代先锋,还看我青年”对诗句的化用,都颇有表现力,显示出很高的文学性。文章文辞论述俱佳,可谓难得的考场佳作。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