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权”的争议:媒体舆论主题台词拓展与运用
作者: 杨睿
在西方,新闻媒体和大众舆论被称为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之外的第四权,新闻媒体在维系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上居功至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下很多媒体或丧失基本新闻伦理,或被泛娱乐化侵蚀,制造假新闻、无聊新闻博眼球,生产了大量的“有毒垃圾”。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不断翻转的新闻和舆情令人眩晕。如何看待媒体和舆情,是公民课的重中之重。
台词一:观点不同,咱们可以针锋相对地讲出来,一定不要一团和气。——电影《搜索》
解析:哲学专著《弱传播》中有句名言:“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在陈凯歌导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因为得绝症心情低落,在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这一幕被当地某媒体一位见习记者录下,一时成为当天的新闻热搜。在引来关注后,媒体领导临时安排专家来炮轰这一现象,当录制中的节目火药味儿还没达到预期效果时,炮制这一新闻的主编说了如上的话。于是“大鸣大放”升级,难堪重负的女主最终选择了轻生。
匹配论点:报道失真,恶比猛虎。
写作范例:新闻媒体应该以报道真相为天职,然而在种种现实利益面前,一些媒体却选择罔顾真相,用春秋笔法制造新闻,引导舆论,继而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在电影《搜索》中,某媒体在报道时避重就轻,添油加醋,让舆情如凶猛的洪水淹没了本可轻易获得的真相,最终主人公不堪网络暴力,以死明志。报道失真、真相失声,媒体赚个盆满钵满,整个社会却为之付出了巨大的道德和智识代价。可见媒体刻意失真报道,其罪恶堪比毒蛇猛虎。
台词二:电视可以教育观众,它能引导甚至启发公众。可只有人们坚定了这样的目的去使用它,电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它只不过是罩在盒子里的电线和光管而已。——电影《晚安,好运》
解析:《晚安,好运》名字源于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电视台记者爱德华在节目最后向观众的祝福“祝你晚安,好运”。爱德华所处的时代是美国二战后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期,一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议员以反共为由大肆打击异己。爱德华扛着巨大的压力,在节目中不断揭露麦卡锡的丑行,并说出那句警世名言:“我们不能把政见的不同视为对祖国的不忠。”终于麦卡锡恐怖被击退,但节目还是停播了。考虑到收视率,领导决定把霍华德严肃的政论节目让位给大众娱乐节目。在这种尴尬的处境面前,霍华德表达了他对电视媒体责任的此番认知。
匹配论点:宣扬娱乐至死精神,让媒体赢得一时流量,失去永久的尊重。
写作范例:在一个发展眼球经济的时代,民众的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资源,于是许多媒体纷纷将严肃节目换上“流量至上”“娱乐至死”两面靠旗,在琐碎无聊中嘻嘻哈哈、浑浑噩噩。相对于谄媚强权,媒体向“泛娱乐化”投降,后果更为可怕。塑料罐笑声多了,严肃的思考就会随之变少。于是沉迷其中的观众在这种无需动脑的快乐中异化为“食娱动物”。当人异化成低等动物,电视又是什么呢?恐怕只能被称为“罩在盒子里的电线和光管”吧。
台词三:(镜头语言)卢卡斯走在树林间,突然一声枪响,他赶紧躲避。虚惊过后,待他循声看过去,发现凶手端着黑洞洞的枪,他看不清楚凶手的长相,因为那人站在高处,站在太阳底下。——电影《狩猎》
解析:这是丹麦著名电影《狩猎》结尾处的一个镜头。卢卡斯是一名托儿所老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但当他几次拒绝早熟小女孩卡拉的示好后,被后者诬陷性骚扰。轻描淡写的几句诬告,让卢卡斯成了小镇上的过街老鼠。虽然最后真相大白,但在一年之后的某个清晨,卢卡斯依然遭到了突然袭击,而偷袭者高高在上,背后满是太阳的光辉,就像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人们。
匹配论点:舆论如长剑,需要随时放在理性的剑鞘之中。
写作范例:舆论的不理性,表现有二:其一,新闻的城头不断变换着“真相”的大王旗,而舆论常常被其牵着鼻子走;其二是即使谎言被辟谣,却表现出不相信不理会的偏执。在丹麦电影《狩猎》中,导演就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理性带来的恐怖,在谎言阶段对受害者大肆征伐,在真相大白时再次对受害者突放冷枪。舆论可以是鲜花,但也会变成长剑,只有常放在理性的剑鞘中,才不会太阿倒持,伤人害己。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