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个“你”
作者: 华淑 李月萍策划:本刊编辑部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缤纷的世界;一项平凡的工作,可以演绎精彩的人生。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勤劳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去把它做到极致。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他们用谦恭和努力,让生命在平凡中现出光彩。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你,致敬每一个热爱的你,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
坚守的你
长白山风云“瞭望者”,把最好的年华留在雨雪中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成立于1958年,山顶年均气温零下7.3℃,8级以上大风日年均280多天,积雪日年均250多天,强雷暴日年均56天。由于条件艰苦,多年来到这里值班的人都从全国抽调,只有矫祥肇是“铁打的营盘”——23年前,29岁的矫祥肇背着行李和干粮爬上长白山,如今,他成了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最年长的气象观测员。他带着年轻人坚守在这,更换风向标、记录气象数据,每天5次气象观测、5次发报是“必修课”。
长白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气象站观测业务进一步扩展。2016年,矫祥肇升任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站长,他带领大家探索开展了云海、天池融冰、高山花卉等景观观测和实况播报,开展了天池融冰期预测服务。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谈及为什么坚守,矫祥肇坦言,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以外,壮美的长白山也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吸引着他。长白山天池的日出日落看了又看,却总是看不够。
运用示例:坚守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无数奋斗者用坚守默默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崇高的境界。长白山风云“眺望者”矫祥肇,甘将青春付风云,数载芳华守初心。寒来暑往二十载,他带领年轻人坚守长白山,探索云海,观测天池,栉风沐雨,兢兢业业。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矫祥肇始终坚守岗位,把最好的年华奉于雨雪之地。始于热爱,恒于毅力,定于守护祖国万丈山河之豪情。吾辈青年亦应有矫祥肇之恒心毅力,初心如故,坚守岁月永恒。
敬业的你
“90后”超级“奶爸”的动物王国
30岁的赵红刚是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长颈鹿庄园的执业兽医,也是庄园里所有动物的“奶爸”。每天早上,赵红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长颈鹿的健康状况。长颈鹿是庄园里最难养的动物,因为是热带动物,长颈鹿怕冷,也是神经质动物。“一旦受了刺激,它们就会奔跑,这对于它们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为长颈鹿的腿长,它们摔倒后很难站起来,容易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
作为一名执业兽医,赵红刚要花很长的时间与动物们相处,与它们交流。每一只动物的脾气、性格都不一样,他需要知道哪一只是什么脾性,再对其进行照料。
赵红刚2014年毕业后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工作,2021年3月,他被调到湖州工作,成为长颈鹿庄园饲养员团队的主管。“这里的山是青的,树是绿的,水是碧的,空气是清新的,人们的笑是甜美的。”赵红刚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湖州的生物多样性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共同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运用示例:什么是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便是敬业。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也许职业不同,也许性格不一,但他们身上都有同样的精神,那就是敬业。敬业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社会需要的一种美德。正如90后赵红刚,身为执业兽医,他不辞劳苦照料动物,了解每一只动物脾性,和动物作朋友,朝夕相处。“干一行,敬一行;敬一行,爱一行”,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热爱的你
生物教师建起“百草园”课堂:让孩子们触摸自然之美
李荣富是吉林省蛟河市天北镇的生物教师。2003年12月,家人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东方白鹳,这让他受到启发,随后便在学校成立了爱鸟护鸟宣传大队,“那时候我就发现,孩子们对保护生态、自然都很热衷。”李荣富说。
课堂之外,李荣富带领学生们去森林里写生,认识鸟类和植物,协助环保志愿者拆除捕猎用的鸟网和夹套。“孩子们都知道自然的美好,但有一个装满植物的教室会更好。”
李荣富择机建起一座以农田、林地、水库为主体的260公顷的生态植物园,并免费向学生开放。“这个植物园迎接过长春中医药大学、北华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的多批学生。”六年间,共有万余名学生来到这里上过生物课或接受生态环保方面的科普教育。
如今,58岁的李荣富还没有退休计划。按照教学安排,他每周只需要给一个年级上两节课,但在他和学生的要求下,由他负责的年级多达8个,每周的课程有十多节。
“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李荣富认为,生态保护事业没有尽头。
运用示例:“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因为热爱,李荣富老师在生物教学路上越走越远。“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他认为,“生态保护事业没有尽头”。尤其,他建立起了“百草园”课堂,让孩子触摸自然之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既是他生态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教育事业中永恒的灯火。时间新故相推,奋斗永不止步,致敬献给开拓者,未来属于追梦人。
自强的你
“家电医生”赵金华:身残志坚“修”出自强人生
今年46岁的赵金华,年幼时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导致左腿残疾。儿时的劫难并没有让他萎靡不振,从懂事起,他就同命运做斗争,练就了非同寻常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
“我干不了体力活,就学电器修理,有一门手艺,自己能养活自己。”问起当初选择学习家电维修的原因,赵金华的回答朴实且真挚。靠着日渐成熟的手艺,越来越多的村民找赵金华修理电器,很多时候他都不收钱,只有换零件儿时才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些年,乡里乡亲没少照顾我,我想着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大家修理电器回报一下大家,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吧。”
如果说学习家电维修是为了贴补家用,那么帮助村里的残疾人办残疾证、换残疾证,为享受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的老年人进行季度认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则是赵金华展示更大个人价值的亲身实践。陪村里的残疾人到县里做残疾鉴定,给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街购买药物或生活用品……赵金华靠自己的双手不仅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还有余力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坚强善良、乐于助人,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正能量,更为需要他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希望。“我相信我能靠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赵金华说。
运用示例:“生活不是等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人再苦再难,也不能没有希望。”内蒙古开鲁县前河村村民赵金华如是诠释他的人生观。46岁的赵金华,因年幼患病导致左腿残疾,他却没有轻易低头,而是同命运做斗争,练就了非同寻常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日复一日蹲在破旧的电器前汗流浃背,他靠自己的双手,不仅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还有余力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愿意用一颗纯真的心,帮助邻里,感恩社会。
传承的你
“盆景人”与他的古村博物馆:咫尺间体验千年传统文化
“从现在开始到7月初,要通过修剪让它第二次萌芽……”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独市古村落的咫园盆景园内,徐昊趁着天气晴好,正给天目松修剪针叶。
徐昊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从高中毕业起,他便一头“钻进”盆景,和松柏、花盆做起朋友。说起建设博物馆的初衷,徐昊直言是因为偶然收集到的一个古花盆,“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想收集每个时代的盆景历史残片,由此展现中国盆景文化史脉络。”他给博物馆取名为“跬步”,寓意积跬步以至千里,咫尺间体验千年文化。
如今,起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已传遍全球,国际交流日趋频繁。2016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湖州成功举办盆景无国界世界大会,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盆景艺术家同台创作比赛,徐昊也在其中。
“中国是盆景的起源国,我做博物馆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我想让更多的中外‘盆景人’,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中国盆景悠久的文化历史,更好地传承发展盆景文化。”徐昊说。
运用示例:传承是上下五千年的浩繁卷帙,是以史为鉴的睿智;传承是风雨中腾飞的卧龙,是展望中华未来的全新力量。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保留,而是在新的时代中赋予其新的内涵。盆景文化亦是一种传承。盆景艺术大师徐昊说,盆景是“积跬步以至千里,咫尺间体验千年文化”,中国的盆景文化历史,就是一部微缩的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史,也是“盆景人”致力追求的梦想史。在这条追梦的路上,徐昊一如既往奋力奔跑,用辛勤劳动谱写中国盆景文化的华章。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