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作文游
作者: 鞠润熙1.中心明确。写游记类的作文,要有重点地进行描述,不要将看到的景物一股脑儿地全部写出来,要有选择性。2.融入感情。调动自己的感官,多角度展开描写,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
游黄鹤楼
我去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烟雨江南,游历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崇山峻岭,领略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莽莽草原…而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探访“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黄鹤楼是武汉的名片。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临于长江之畔。这里不仅有历史的兴衰印记,更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意趣。
远远望去,黄鹤楼高高耸立,仿佛一座宝塔插入云间,巍峨庄严。走近楼前,抬头仰望,楼的主体一共五层,每一层屋顶的四角都呈飞檐翘角式,上面还挂有风铃,微风拂过,传来阵阵清脆的铃声,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整座楼披上了一件华贵的金缕衣。楼前伫立着一座名为“黄鹤归来”的铜像,与楼体正面悬挂的“黄鹤楼”匾额遥相呼应。
走进黄鹤楼的大门,仿佛推开了一扇历史之门,引领我穿越时空的长廊,感受历史的沉浮、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璀璨。一楼里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勾勒出黄鹤楼神秘的传说,两旁立柱上的楹联写着“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拾级而上,楼上有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一撇一捺间记叙着黄鹤楼的历史变迁。沿着楼梯,一步一步,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名字在这一刻具象化。我仿佛看到崔颢怀才不遇,泼墨写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时的浓浓哀愁;又仿佛看到李白傲气而来,却在看到崔颢题诗后憾然离去;还看到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时的离愁别绪我踩着他们遗留的足迹,与他们并肩而立,阅尽盛世的繁华、战火的纷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黄鹤楼的最高层,低头望去,长江如练,滚滚东去,江中的船只如同波涛中漂荡的树叶,一切仿佛都变得渺小,这一刻,我好像真正体会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在此时越发清晰。抬眼向远处望去,长江大桥横贯江面,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城市里高楼林立,又让我顿时感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与继往开来的责任。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黄鹤楼,连接历史与现代,融合古老与新兴,让我们探寻黄鹤楼的历史沉积,继承前人的智慧之光,开创属于我们的崭新未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syz202504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