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

天地有大美0

名师团队:王铁青 倪华东

陈艳芳 朱泽铧

亲爱的孩子们,一起先来读几个莫言作品中描写自然的片段。

第一个选自《辫子》——

暴雨刚过,玫瑰色的天空上飘着一些杏黄色的云,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

第二个选自《白鸥前导在春船》——

东边天际上有几条长长的云,像几条紫红色的绸纱巾。一忽儿,紫红变成橘红,橘红又变成了金黄。太阳仿佛一下子从地平线下弹了出来。东方的半个天,刹那间被装点得绚丽多彩。另一大半天空则像刚从茫茫夜色中苏醒过来,海洋般地展现着一片暗蓝。

第三个选自《岛上的风》——

天地之间都是灰色,这颜色随着怒潮的起落不时发生着变化,时而铁灰,时而深灰,时而又是拂晓前那种淡雅的银灰色。

这三个片段,都是写天空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自己平常是怎么描写天空的,是不是经常会使用“万里无云”“湛蓝深远”“一碧如洗”“乌云密布”等成语或四字词语?作文中用上这样的词语,老师是不是还会给你画些波浪线或者加些圈,还给你点个赞呢?

我们细读莫言的这些句子,却很难找到这样的词语。莫言没写天空的颜色吗?也写的,可莫言笔下天空的颜色却和我们所写到的不大一样。我们写的天空好像是两色的,要么蓝,要么黑。而且,蓝通常就是蔚蓝、深蓝,黑通常就是“黑云翻墨”那般的黑。

莫言写的天空却是多彩的。你瞧第一个:玫瑰色的天空,杏黄色的云。玫瑰色配杏黄色,多么亮眼、多么温暖的色彩啊!一下子就把读者的眼睛点亮了。再看第二个:先写云是紫红色的,一会儿,紫红变成橘红,橘红又变成了金黄。东方的半个天,被装点得绚丽多彩,另一大半天空展现着一片暗蓝,多么丰富多变的天啊!不仅天空的颜色是丰富的,而且还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整个天空分成两大部分,一边绚丽多彩,一边暗蓝。看着这样的天空,你是不是觉得仿佛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的确如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就要有一种“画画”的意识。景物就是故事发生时的自然背景,本来就会有丰富的色彩。什么样的色彩给人带来愉悦、美丽之感?什么样的色彩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这样的色彩组合带给人的感受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写文章时思考的问题。

再看第三个:天地之间都是灰色。尽管都是“灰色”,但在莫言的眼里是有变化的、有区别的,对应的颜色词:铁灰、深灰、银灰色。

孩子们,如果我们现在拿起笔去写天空,你还会只用“万里无云”“湛蓝深远”“一碧如洗”“乌云密布”这样的词语吗?我相信你笔下的天空应该不会只有一种色彩了。当然,不同的色彩也不一定要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就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在描写几种事物组合的环境时,给不同的景物用上不一样的颜色词,让色彩丰富起来。

刚才,我们在欣赏第二个片段的时候发现,这个句子在描写天空的时候,不仅写出了丰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还是变化的。的确,描写景色的时候,不仅可以描写静态,还可以描写动态。我们一起来读读莫言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看看他是怎样写出景物动态的。

《球状闪电》:偏西的阳光把苇田涂抹得姹紫嫣红,晃动的苇叶每一片都把光线切割断,反射光愤怒地四处迸散,各色光波在一瞬间分离一瞬间聚合,刺球的眼前百色纷纭。

这是写阳光及苇叶对阳光的反射,作者运用了割断、迸散、分离、聚合等词,一下子就把光的耀眼、强烈表现出来了,给人睁不开眼的感觉。

《红高粱家族》: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

月光本是柔和的,照在庄稼上,更是淡淡的。莫言用上“浸”“汩汩”这两个词语后,月光的皎洁一下子就增强了。特别是“汩汩”,令人仿佛看到了月色在往外流淌一般。

人们在评论莫言的文学特色的时候,总会提到他超凡的想象力,其实这点在他对景物的描写中可见一斑。

《屠户的女儿》:我忘不了那些星星。跳跳抖抖,挤鼻子弄眼,像小鬼精灵一样,像那只总是围着我跳来跳去的小黑狗一样。那些星星,在凌晨的天空中,闪烁着宝石一样的光芒。

《金发婴儿》:太阳正在往外钻,无数又厚又重的云团在地平线上方等着它。它在云与地的夹缝里羞怯怯地待了五分钟,流散出汹涌的霞光。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是不是很有新鲜感?莫言描写星星:跳跳抖抖,挤鼻子弄眼,像小鬼精灵,像小黑狗,像宝石;莫言描写即将升起的太阳,把它躲在云层中的样子说成羞怯怯的。这是多么奇丽的想象啊!这种表达手法把景物都写活了,写出彩了,写得与众不同了。

结合莫言的文字,我们梳理了三条描写景物的方法:一是写景如画画,注意色彩的丰富性,适当考虑色彩的搭配;二是动静结合,可以让景物动起来,有所变化;三是要发挥你的想象力,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天地有大美。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自然,多观察自然,并在观察中发挥想象力。这样,我们笔下的自然就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了。

上一篇: 蘑菇
下一篇: 飘落在古诗词里的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