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
作者: 董尚元这篇获奖文章以饱满的情感写了疫情前回乡下老家,在亲人的呵护下,在池塘里戏水玩耍的一次经历。虽是一件小事,但写得有声有色,耐人寻味。
故事有趣味
文章以倒叙开头,将我们拉回到疫情前的那个暑假,巧设悬念,层层推进。
第一个悬念是暑期天热,小伙伴都跳进池塘戏水,而“我”却不会游泳,只能看着小伙伴们快乐的样子羡慕不已。困难难不倒有心人,“我”灵机一动,窝在姥姥洗衣服的木桶里,兴致勃勃地参加追鸭大赛:“我连忙用手当桨,努力向鸭群划去。就在这时,‘扑通!’小船重心不稳,我掉入了水中。幸亏岸边池水尚浅,我狼狈地站了起来,爬到了岸上。”看到这一幕,我们都会像姥爷一样乐开了花。
第二个悬念是没有了小木桶船,小作者只能在岸边看着小伙伴们快乐戏水吗?答案很快揭晓,万能的姥爷上场,给小作者鼓捣了个泡沫板小白船。表哥还在船上放了一把栀子花,把小白船装扮成了一艘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的香船。小小香船承载着小作者的欢乐,不仅飘荡在水面上,也飘荡在她的心里、梦里。
这样的经历不仅有趣,还有浓浓的爱。
描写有画面
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在看一部乡村电影。小作者用精准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戏水的场景,“镜头感”十足。
比如文章的开头,作者写村里的孩子们就像约定好了似的,争先恐后地脱掉衣服,“扑通扑通”钻进水中,像鱼儿一般游了起来。寥寥几句,通过象声词和比喻手法,将夏日戏水的快乐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很注重使用具体的词语,使画面感更为清晰。比如小作者发现小木桶的过程:“‘哐’的一声,我摔了个四脚朝天,一屁股坐进了木桶里,那是姥姥洗衣服丢在那儿的。圆圆的木桶沿有三尺高,小小的我刚好窝在里面。”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小作者摔进木桶的情景跃然纸上。
小作者注重感官描写,使画面感更为逼真。比如:“我抬头看天,天上的云可真蓝啊!我转头再看向岸边,斑斑点点的红花可真美啊!我闭上眼睛,一缕又一缕的清香向我袭来。啊,原来是表哥从繁花似锦的栀子树上摘了一把栀子花,放在我的周围,一下子我的船就变成了一艘香船。”通过蓝天、白云、红花、清香等感官描写,让读者也感受到一艘小香船正向我们驶来,坐在船上是那么的开心快乐。
文章有情感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小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真情。
文章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明写难忘童年的一艘小船,实际上写的是难忘故乡的山水和人,特别是对制作出第二艘小船的姥爷怀有深厚的感情。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多少次午夜梦回,都想问一问——小船,你还记得我吗”,升华主题。表面上问的是小船,其实是问故乡的亲人与伙伴:你们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