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朦胧一点

作者: 张年军


文章开篇写“我”的犹豫,写妈妈的目光闪烁,这些细节看似小事,其实它有深厚的内涵和容量,它们是一个谜。只有读完全文,谜底才会揭晓。

参观过程中,作者由蝴蝶标本引发联想,想到自己童年时的记忆。童年的花坛边,她发现折翅的蝴蝶,纠结着要不要去救助,当她终于决定救助时,那挣扎着的蝴蝶却被自己无意中踩死了。如果仅仅写童年回忆,那还不能算是一篇佳作。本文的优势在于,作者在联想的基础上挖掘了自己翻腾如海的内心情感,挣扎如触碰蒺藜的脆弱灵魂。与此同时,作者的思绪还不断地闪回,从现实的标本联想到童年挣扎的蝴蝶,从生命的终止联想到活着时的样态。最让读者感动的,是作者运用呼应手法强化自己灵魂的挣扎,并营造这种挣扎的氛围。然后,让站在标本室里的自己,目光再次聚焦蝴蝶标本,以虚写手法回望——仿佛看到活着的蝴蝶在上下翻飞,受伤的蝴蝶在苦苦挣扎。

文章结尾,作者流下一滴泪珠,作者说她不确定这泪珠究竟是痛苦还是悲伤,是悲悯还是忏悔。这种不确定性,写出了朦胧感,非常具有文学意义。作者给予读者思考的空间、开悟的小窗和开放式的结局,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

现在,你一定知道“我”为什么犹豫,妈妈为什么目光闪烁了吧?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挣扎的蝴蝶”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真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