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组合思维法,塑造鲜活的人物
作者: 王秋珍
【技巧点拨】
读小说时,我们大多有过这样的感受,某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身上总闪现着我们熟悉的影子。这是因为作家们在塑造人物时,适当地进行了“编造”。他们将生活中的人物各取一端,组合成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样创造出的人物既忠于现实,能够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高于现实,具有典型性。
同学们不妨以一个人物为原型,再添加其他有利于树立此人物形象的特征或事件。大家熟悉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文中的闰土就是鲁迅以他幼年的好友周运水为原型,再添加了其他特征和事件塑造而成的。
小说中的“杂取”法,就像嫁接果树。有一棵是母体,其他要依附的枝条就有了安身之所。否则,只是三四根枝条胡乱捆绑在一起,再怎样也无法成活,更别奢望结出累累果实了。因此,我们可用自己熟悉的某一原型做“胚胎”,让时间、思想和情感以及别的人物来孕育它,直到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