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包粽子
作者: 钱依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对啦,就是粽子。
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奶奶买回一些棕叶,准备包粽子,我自告奋勇地要帮奶奶包。
粽叶呈翠绿色,长长的,特别鲜特别嫩,泡在热水里,一股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我不禁想起了课文中的一段话:“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我们把粽叶洗干净后,拿出准备好的糯米、红枣和红豆,小小的乳白色的糯米,圆圆的粽红色的红豆和红枣,混在一起很好看。
开始包粽子啦。我先握住粽叶的一头,把它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倒糯米,再轻轻地撒一把红豆,或是放一颗红枣,接下来我像叠小星星那样,用剩下的粽叶一层一层地把“漏斗”口包住。最后一步就是绑粽子了,奶奶把绳子的一端用牙咬住,长长的绳子在奶奶手里翻转、跳跃,不一会儿就绑好了,但到我这里绳子却变成了“拦路虎”,一直绑不紧。“怎么这么难啊?”我试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琢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包出了一个很美观的粽子。
弟弟见我成功地包好一个粽子,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于是我又变成了他的“小老师”。我手把手地教他,最后我们合力包出了一个大粽子。弟弟说:“姐姐真是太厉害了!”我很开心地告诉他:“三人行必有我师。”
粽子出锅了,香香甜甜的粽子真好吃!
发稿/沙群
老师竖起大拇指:这篇作文非常生动,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句式多变,使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并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亲近感。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课文中的知识和生活哲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使得作文不仅有生活气息,还富含教育意义。
小作者在劳动实践中领略到传统手艺的魅力,在重温端午民俗中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在粽叶飘香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老师/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