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序观景,有序写景
作者: 陈轶东
准备上课了,陈老师从包里拿出导游用的小红旗和小黄帽,同学们都很惊讶,不知道陈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陈老师快步走到丽丽面前,将小红旗和小黄帽递给她,说道:“现在你是导游,我们准备登山看景,你会怎么安排我们的旅游路线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丽丽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
陈老师笑道:“其实旅游路线就是我们游览时的观景顺序——先到什么地方,再到什么地方,最后到什么地方。我们按照游览顺序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就是一篇游记作文。导游带领游客依序观景,我们做到有序写景。”
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
陈老师:写景时可以有不同的顺序。按照游览顺序,也就是随着观察者脚步移动,依次描绘所见到的不同景物,叫移步换景。同学们说一说,哪篇课文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龙龙:《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游览的地点不断转换: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是移步。随着脚步的移动,看到不一样的景物,这就是换景。
贝贝:比如,入山的路上,作者看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油桐也正开花”“山上沙土呈粉红色”“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在洞口看到“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灯光下,看到内洞有石钟乳、石笋等。
乐乐: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不仅描写了孔隙的特点:窄、矮,还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好奇、惊险。
陈老师:移步换景,情随景变。作者既全面描述了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这篇文章更有感染力。
欢欢:写景时,只能按照游览顺序写吗?
陈老师:问得好!用什么样的写景顺序,要看写作目的。如果要展现同一景物的变化特征,就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按照时间顺序,动态写景
陈老师: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不仅能清晰地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也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时间推移中景色的多样魅力。如《海上日出》一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不同时间段日出的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读者也跟随文字领略了日出之美。同学们读读课文,并用表格的形式总结一下不同时间段的日出景象。
陈老师:通过总结,我们发现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景,重在描绘景色变化。作者细腻地描摹太阳初升时的形状、颜色、亮度,上升时的动态情景,跳出海面时的变化情形,升起后的样子与亮光状态,包括旁边的云彩。写太阳的“红”,用“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等词语,精准地展示色彩的变化过程。写太阳光,有时用“亮光”,有时用“光线”,有时用“光芒”,生动展现光线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写景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景中融情,情景交融
陈老师:写景时,还要景中融情,情景交融。
嘉嘉:《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沿途观察到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再加上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新绿”,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对景物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林林:《海上日出》中,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写景色的变化。写日出的形——“一道红霞”“小半边脸”“圆”;写日出的光——由“没有亮光”到“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多云天气是“灿烂的亮光”;云片很厚时,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金边”。突出重围后,把片片“黑”云染成了或红或紫;写日出的色——红而无亮光,红得可爱,“深红”。在变化之中既展现景物之美,又传递出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陈老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你们的写作中,做到依序观景,有序写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