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
作者: 王雪婷
阅读导航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书中收入了描写动物和植物的散文、情节曲折有趣的寓言和故事。这些作品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纯真的童趣,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深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可爱。
阅读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他的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他笔下的散文会是什么风格呢?
精彩片段一
乐享蚕趣
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都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在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老师串讲
文段选自《忆儿时》一文,细腻描绘了作者儿时与祖母共度欢乐时光的情景。
在文中,祖母不仅重视节日庆典,更将养蚕这一日常劳作提升为一种生活艺术,每年都大规模地进行,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文中生动再现了“蚕落地铺”的壮观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洋溢着生命力与劳动喜悦的空间之中。随后,作者跟随蒋五伯去采桑葚的情节,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浓厚的童趣色彩。作者以走跳板为乐的描写尤为精彩,不仅展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与好奇心,还巧妙地穿插了因失足压死蚕宝宝的事,共同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童年画面。
我们在写关于童年或家庭生活的作文时,可以通过细腻的环境渲染、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让情感自然流露,使习作富有生活气息与感染力。
阅读笔记
作者回忆儿时三件不能忘却的事,分别是:养蚕、吃桑葚、走跳板。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母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精彩片段二
杨柳之美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老师串讲
选段是丰子恺先生对杨柳之美的独特解读,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杨柳与众不同的美感,并蕴含了深刻的寓意。首先,作者描述了大多数花木向上生长的特性,并批评这些花木“忘记下面的根”。他认为这些花木只追求自身的光荣,而忽视了滋养它们的根本,显得“可恶”。接着,作者描写了杨柳的样子。杨柳虽然长得又快又高,但它却“越长得高,越垂得低”,时刻不忘根本。通过其他花木与杨柳的对比,突出了杨柳“高而不忘本”的品质。作者还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柳比作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慈母嬉戏,时时依傍、亲吻着根本(即泥土中的树根),使杨柳的形象生动而可爱。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谦逊、懂得感恩品质的赞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阅读后
假如要召开一次“万般滋味·皆是生活”的丰子恺散文读书分享会,你想和大家分享哪篇散文,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