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氛围感
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春联表达着人们对新年吉庆祥和的祝福,突出“春”字和“喜”字,营造春天将至、春节来临的氛围。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剪刀起落,剪出新年好兆头,剪出浓浓年味。
在北方一些地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面花。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面塑形神兼备,色彩明艳,寓意吉祥,将春节装点得分外红火、热闹。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秧歌中人物角色个性鲜明、服饰装扮惟妙惟肖,人们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氛围喜庆热闹。
龙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人龙合一,尽显龙之性情,气氛热烈,催人振奋。
狮舞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度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热闹欢快的狮舞寄托着人们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
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在一个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通常是六七岁的儿童,穿着戏服表演戏曲节目,下面则有几个人抬着游街,好看又热闹。
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表演时艺人用木板将滚烫的铁水打向空中,形成流光溢彩的铁花。打铁花技艺历史悠久,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打花艺人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赤膊上阵而能进退自如。
社火,又称“演社火”,是指在传统节日里扮演的各种杂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社火的内容非常多,如西北地区的社火表演内容包括踩高跷、耍狮、扭秧歌、跑旱船、铁芯子、打铁花、耍腰鼓、骑竹马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与春节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元宵节当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吃汤圆、“走百病”,这些传统习俗饱含着人们对幸福团圆、安宁康泰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