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祖先是恐龙?

鸟类的祖先是恐龙?0

在我们的认知里,似乎很难将恐龙和鸟类联系在一起,它们无论是体型还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分类学家把这两种生物划分到了一个系统发育支系中呢?究竟是“异想天开”,还是“有据可循”。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恐龙和鸟类的相似性,揭开鸟类祖先的神秘面纱!

两条腿走路的恐龙

形形色色的鸟类都是双脚着地,依靠两条腿在陆地上行走或跳跃。并且鸟类的上肢末端高度退化,从翅膀的骨骼结构中已无法看到明显的手指。

根据鸟类双脚站立、上肢退化的特点,我们来看一下霸王龙的骨架。首先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霸王龙为双足行走,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它的上肢退化,上肢末端仅保留了两根明显的手指。

所以,从双脚站立行走这一点看,鸟类和恐龙有很大的相似性。

带羽毛的恐龙

除两条腿走路外,能说明鸟类和恐龙亲缘关系接近的一个最为直接的证据,当属“羽毛”。

在2000年前后,辽宁西部发现了大量带羽毛的化石标本,比如:属于暴龙超科的华丽羽王龙、镰刀龙超科的意外北票龙。它们有着恐龙的外形,却体表被毛,但这些毛状物的结构较为原始,尚不具备飞行能力。

此外,同鸟类更为接近的还有:

从化石标本和复原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羽毛,并且四肢还分布有不对称的飞羽,根据身体各部位羽毛的分布可以推测,它们已经具备了滑行能力。

这些带羽毛化石的发现,为恐龙向鸟类演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让我们对于鸟类羽毛的演化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小型化的恐龙

恐龙和鸟类差异较大的特征就是体型。成年暴龙身长超过12米;成年角龙身长可达9~10米;成年剑龙身长可达7~9米。但是,恐龙一直都是这么大的体型吗?

有研究者分析了大量的恐龙骨骼数据,建立了两个数据集,利用股骨长度计算恐龙的体重,发现:兽脚亚目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体重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从体重约163公斤的坚尾龙类演化到体重0.8 公斤的鸟类,整个过程持续了约5000万年。

由此可见,恐龙的一个支系在演化的过程中体型逐渐缩小,最终达到了一个适合鸟类飞行的大小。

其他方面

还有更多证据支撑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

骨头中空的恐龙

鸟类具有飞行能力的因素之一,是它们中空的骨骼,使得自身重量得以减轻。这种中空的骨骼在恐龙中也有发现,大多数兽脚亚目的恐龙中,可以在轴向的椎骨内侧看到中空的骨骼。

使用石头辅助消化食物的恐龙

使用胃石消化,也是鸟类减轻自身体重的一个方式。同样,古生物学家,在恐龙的胃中也找到了类似胃石的物质。下面这张图片是邹氏尾羽龙的化石标本,红圈内的圆形鹅卵石就是它的胃石,直径在4.5毫米左右,可以帮助尾羽龙消化食物。

鸟类和恐龙的“双向奔赴”

要确定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一个支系这一论断,还需要鸟类给予支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原始鸟类的特征吧。

1861年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的印石板始祖鸟,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5亿年),被认为是最早最原始的鸟类。我们从它的化石骨架上可以看到,始祖鸟身体上仍保留部分属于恐龙的特征,例如,长的骨质尾巴、三个分开带爪的指、胸前无龙骨突等。

这张图更便于对比恐龙、原始鸟类和现代鸟类的骨骼结构。

(选自“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公众号,有改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