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成语去旅行杞人忧天
情景小剧场
佳佳:一诺,你怎么愁眉苦脸的?
一诺:唉,我担心明天下雪路不好走,上学迟到了怎么办?
家迪:早点出门不就好了吗?
一诺:我又担心自己起不来。
佳佳:明天还没到来,你没有必要这么担心。
家迪:就是,你这叫“杞人忧天”。
老师:快上课了,你们三个怎么还没进教室啊?
佳佳:老师,一诺因为一件没有发生的事唉声叹气,我们正在劝他不要杞人忧天。
老师:这样啊!那你们知道杞人为什么忧天吗?
佳佳、一诺、家迪(面面相觑):不知道!
老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讲。
杞人忧天
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
第一站
杞人忧天是怎么来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
杞国(今河南杞县)有一个人,他担心天会突然崩塌,地会陷落下去,使自己无处存身,因而整日忧愁,寝食不安。此事传开后,有个热心人便去劝慰他道:“天是一股气,上下左右到处都有,我们每个人一天到晚都是在空气里度过,为什么要担心它掉下来呢?”杞人半信半疑地问道:“天是一股气,那么,太阳、月亮、星星岂不会掉下来砸死人吗?”
那位热心人解释说:“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一团团有光的气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到人。”杞人又问:“地陷下去怎么办呢?”那热心人又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西南北到处都有,根本不会陷落下去。”杞人相信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第二站
杞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国名:杞国。
存在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45年,传史料可考的有20世,享国601年。
国都:杞(今河南杞县),缘陵(今山东昌乐县附近),淳于(今山东潍坊市)。
疆域:起初在河南杞县,后东迁到山东,袖珍小国,面积约2千平方公里。
结局:灭于楚国。
杞国灭掉的国家:淳于国。
成语:杞人忧天。
【大事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寻夏禹之后东楼公,封于杞,是为杞国。
公元前647年,淮夷部族与宋兵入侵,杞国被迫东迁新泰。
春秋早期,杞国灭淳于国。
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国迁到淳于。
【灭亡】
公元前445年,楚惠王灭杞国。
杞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一个袖珍型诸侯国,虽然是夏朝王室后裔,但其国家弱小,受到周边国家的不断侵扰,不得不多次迁徙,从河南杞县一直迁徙到山东潍坊境内。杞国在迁徙的过程中,攻灭了更加弱小的淳于国,而占有其地,直到灭亡。
杞国对中国历史来讲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杞国王室是夏朝王室后裔,杞国的存在间接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不但春秋战国相关史籍以及《史记》等文献有对杞国的记载,商朝甲骨文也有杞国的记录,可以证明杞国在商朝就已经存在。
第三站
杞人为什么忧天
“杞人忧天”是家喻户晓的成语,但你知道杞人为什么忧天吗?
杞国是大禹的直系后代建立的国家,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列国之间开始相互争霸,杞国国力弱小,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国民全部搬迁到了山东鲁国附近生活,地方不是很大,但暂时没有灭国的危险。
公元前668年,鲁国附近下了一场陨石雨。《左传》中记载:鲁专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与雨偕也。这场陨石雨规模很大,成为世界天文史上第一个对流星群活动情况的记载文献。另外,现在在山东省宁阳县还有一座星星山,还有以这场陨石雨建立的两个村落坐落在此地。
杞国的国土应该在当时陨石雨的范围之内,有可能造成了大量的人群和建筑毁灭,从而存活下来的杞国人也被这场天灾吓坏了,这也造成他们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