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者: 向守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书时,会在精彩的句子下画上重点符号;读到有共鸣的地方,也会将想法、感悟记录在书上。还有一些同学,会将书中重要的章节摘抄下来。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吸取书中的精华,将书读懂。要达到这个目的,唯有动笔才能有效。
分享名人读书故事
向老师:大家在课下了解过名人的读书故事吗?
代恩妍: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典范。他读过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有十多万字,而他用毛笔在书的上下空白处以及字里行间写上的眉批和提纲,密密麻麻多达一万二千字,最小的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而且,几乎将全书逐字逐句都用红笔和黑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等符号。凡是书中比较精彩重要的内容,他会用浓圈密点,甚至圈上加圈,点上加点。从阅读笔记可以看出毛主席读书的认真刻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向老师:恩妍说得真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应该在文章的哪些地方进行批注。
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作批注
向老师:读文章时,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只要你觉得这个地方能与你产生情感共鸣,让你有所收获,我们都可以进行批注。下面请大家结合课文《牛和鹅》中的批注,看编者在哪些地方作做了批注?
代恩妍: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不怕人。”这句话让读者产生了疑问。所以,在旁边进行了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每个读者都可以对文章内容产生质疑。我们在对内容产生疑问时,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唐晨淞:老师,文中讲到“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旁批是这样的:“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我认为,这里的批注就是读者的读后感悟。
李欣雨:老师,课文中:“全奎叔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旁边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这是从内容中得出的感悟。
向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写批注了吗?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在哪些地方批注的清单:
在这里老师提示一下,我们在批注时,最好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方便我们回看笔记的时候,明白当时的感悟是什么。
如何作好批注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课文《牛和鹅》是在文章的旁边进行批注。老师批改作文时,也进行了批注,那是一种比较细致的批注法。
刘欣怡:老师,《牛和鹅》批注的方法是最常见的批注方法。
王浩宇:老师,你平时教我们的批注方法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让我们用方框画出文中的词语。
杨雯棋:我认为,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把词语的意思写在旁边。这样能增强记忆,也能突出重点。
向叶雯:老师,我们还可以在重点句子下画线,再用线条牵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
批注的作用
向老师:现在我们来谈谈批注的作用。
刘真伟:我们把批注写在书上,复习的时候,就能找准重点,方便记忆。
项子俊:老师,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认为,作批注就是记录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向老师:是的,我们课文许多都是经典,值得大家多读。今天,我们学会了批注的方法,真是应了那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认真读书,作好批注。只有多读多看,把书中内容内化为我们的素质,这样才是真正把书读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