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难忘的尝试1

作者: 陆杨怡嘉

打擂素材

再简单的事,也要付出坚持和努力。

素材分析

看起来简单的包汤圆,小作者却尝试了无数次。也正是这不断地尝试,让小作者在一次次失败和坚持中,明白了成长的意义。

童年的夜幕下,回忆如繁星镶嵌在墨蓝色的天幕中,每一颗都闪烁着独属于我的记忆。而包汤圆的那段经历,更是让我记忆里那个小小的角落变得“灯火通明”。

当我满心雀跃,跑到妈妈面前提出要学包汤圆时,妈妈微微一愣,语重心长地说道:“包汤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娴熟的手法,汤圆的外形也要漂亮,你可要考虑清楚呀。”但制作汤圆的过程中那未知的乐趣,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我,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妈妈见我这样坚定,便不再阻拦,开始为我示范和面。她拿起勺子,舀起满满一勺糯米粉,缓缓倒入盆中,那细腻的粉末如冬日初雪,簌簌而下。紧接着,她提起水壶,温水如丝线般均匀地洒入面粉中,同时,她的手像灵动的舞者,轻柔地搅拌着。不一会儿,面粉就变成了絮状。随后,妈妈将絮状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看得我心痒痒,恨不得立刻上手试试。

准备就绪,包汤圆正式拉开帷幕。只见妈妈先揪下一小团面,在手心轻轻搓动,面团瞬间变成了一颗饱满的珍珠。接着,她用大拇指在圆球中心按压,同时,其余手指配合着轻轻转动面团,一个小巧精致的“面碗”就出现了。妈妈舀起一勺馅料放入“面碗”中,然后手指灵活地将面团收口,一个白白胖胖、圆润可爱的汤圆就诞生了。我想:这也太简单了吧!

我迫不及待地也揪下一小团面,自信满满地在手心搓圆。可当我用大拇指按压时,由于用力过猛,“噗”的一声,面团被按出一个大窟窿,我瞬间沮丧极了。但很快便重整旗鼓,再次揪下一小团面。这次,我小心翼翼,每一次按压都轻缓仔细。终于,一个完美的“面碗”出现了,这一次,我想多放点馅,结果汤圆的肚皮又被撑破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我包的汤圆越来越像样。妈妈看着满盘的成果,温柔地说:“这么棒呀!”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汤圆下锅,不一会儿,它们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白鹅,欢快地翻滚着。盛上一碗,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馅料在口中散开,胃里暖乎乎的。

这次包汤圆的尝试,让我明白,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努力,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那个包汤圆的午后,带着那份坚持,勇敢前行。

亮点分析

小作者以包汤圆的过程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从提出包汤圆,到学习包汤圆,再到品尝到自己包的汤圆,层次清晰,逻辑连贯。将“我”包汤圆时的期待、沮丧、喜悦以及最后的成就感等情绪自然地融为一体,并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作者系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临江小学六·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赵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