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向维也纳

作者: 孙子涵

二年级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登上舞台,演奏了一曲《茉莉花》钢琴曲。表演结束,台下掌声如潮,那骄傲的滋味难以言表。

上四年级时,我从电视上看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维也纳大厅举办独奏音乐会。他指尖流淌出的音乐,时而轻快灵动,像欢快奔跑的小鹿;时而舒缓柔和,似静静洒下的月光;时而激昂澎湃,如汹涌的波涛;时而婉约细腻,仿若温柔的低语……我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到维也纳大厅去演奏。

从此,我每天下午坚持到音乐教室练琴。开始,先练习指法。一个简单的音符,我常常一练就是好几天,手指肚也磨出了透明的小泡。一段时间后,我练熟了单手弹奏,又练习双手配合。最后蒙着眼睛去找乐感。

练习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到了夏天,音乐教室里酷热难耐。有一次,练琴时我热得歪起了身子,正好被老师看到,“注意姿势,不能东歪西斜。”老师的话温柔但有力,从此,我再也不敢马虎了。

2020年春节期间,我由学校推荐,参加了“五莲县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获得了二等奖。

获奖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我坐在一架钢琴前,正在弹奏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台下,掌声许久未停。

老师小评

习作按照时间顺序行文,让读者能清晰了解小作者学琴的历程。“一个简单的音符,我常常一练就是好几天,手指肚也磨出了透明的小泡”,将练琴的艰辛具象化。在描写郎朗演奏时,更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体现出小作者对音乐的细腻感受。

【作者系山东五莲县北京路小学六·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李从刚】

上一篇: 竹影交错的战斗
下一篇: 那片竹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