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戏曲
作者: 马警聪我们学校有很多社团,足球社团、航模社团、乒乓球社团……我最感兴趣的是戏曲社团。
听妈妈说,我和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外公是个老戏迷,经常念叨“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因为爸爸在部队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不在家的,所以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直住在外公家。不知不觉,戏曲就成了我的胎教音乐。后来,我长大了,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剧院看戏,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像常香玉、刘忠河一样的戏曲名家。
进入小学后,我有幸被学校戏曲社团选中,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我无比珍惜这个机会。前两个月,老师一直让我们练习基本功:提甲、抬腿、云手、踢腿、走圆场……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现在练习的是这十年的功夫,只有等功夫足够深厚,才能上台大展身手。”听完老师的话,我如同梦中人被惊醒。开始心无旁骛地努力学习基本功,成绩突飞猛进。
基本功练好后,我随着社团参加了多项戏曲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参加郑州市郑东新区“清风润郑东 廉韵启新程”主题演出,我们竟然有幸和豫剧名家贾文龙老师同台演唱现代戏《吃亏歌》。演出前,贾老师对我们的眼神、表情、发音,以及每个动作进行了耐心指导。在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的演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至今,贾老师说的“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睛没神,戏不赢人”等话语,一直铭记在我心间,时时勉励我学好戏曲。
老师小评
习作从“我”自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写起,再叙述自己进入戏曲社团后学习、进步直至登台演出的经历,最后用老师的教导做结尾,富有哲理,主题鲜明。
【作者系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六·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赵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