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围棋
作者: 刘文轩
俗话说,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学到的擅长的本领就是“拿手好戏”。写作时,首先选准“拿手好戏”,这样才能写得真实。然后重点写和“拿手好戏”有关的事例,“拿手好戏”的学习过程不必太详细。写作过程中,要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既写自己的表现,也要写周围人的反应;既要写清楚过程,也要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才能打动人。我们一起来看刘文轩同学写的《下围棋》。
要问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那当然是下围棋啦!围棋是黑白之间的对弈,是广受大家喜爱的棋类游戏之一。第一次接触围棋,我就被那黑白二色蕴藏的无穷智慧深深吸引。(开篇引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下围棋。)
下围棋时,每走一步都要细细斟酌一番,我享受那种与对手对弈时的思考和有来有回的暗暗较量。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我在公园的亭子里跟一位老爷爷下棋。那时正值深秋,桂花开得正盛,整个公园都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伴随着花香,我和老爷爷展开了激烈的对弈。(此处加入公园的环境描写,既让习作更生动,又让叙事更有氛围感。)
老爷爷一上来就来了个“扭龙头”。我丝毫不慌,刚下几步棋,反来了个“双打吃”。他似乎没想到我一个小孩竟然这么厉害,一下慌了阵脚没有堵上,被我破解了。(围棋招式的详细介绍,既把下围棋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又体现了自己熟知围棋,自然流露出围棋是“我”的拿手好戏。)又经过几十个回合,我和老爷爷都陷入了沉思,进度也从两三秒一颗棋变成两三分钟一颗棋。虽然双方都不发出一丝声音,但是都各自在心里猜对方的战略并谋划自己的布局。(此处心理描写显示双方在对弈时的紧张状态,此时对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在双方陷入苦苦鏖战之时,我发现老爷爷有一个失误,便赶紧抓住机会,接连下了几步妙棋,每一步都下得稳健有力,打得他措手不及。(“我”能及时发现对方的失误,并抓住时机,连下妙棋,再次体现了“我”的“拿手”。)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又下了几分钟,老爷爷不得不投子认输。老爷爷感慨到:“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小朋友真有天赋。”老爷爷的称赞激励着我继续钻研围棋,我更痴迷下围棋了。(老爷爷称赞的话既肯定了“我”的下棋技术,也让“我”更喜欢围棋。)
我被这纵横交错、黑白两子的魅力深深吸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与人一决高下,常常引得阵阵赞赏,当然也遭遇过不少失败。赢时,我会从对手角度去思考,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同时学习对手的招式;输时,我也不会气馁,分析为什么输,下次遇到该如何面对,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丝毫不影响我对围棋的热爱。(下围棋的“成”与“败”带给自己的收获。)
一黑一白皆是人生,棋盘里蕴藏的无穷智慧,既让我开动脑筋,又带给我无穷乐趣。我深爱着它的变化、它的巧妙、它的玄机。(结尾表达自己对围棋的喜爱之情,升华主题,收束全文。)
总评
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下围棋,让我们看到了热爱围棋、沉稳善思、技艺不凡的少年形象。习作重点描写自己与老爷爷在公园对弈的一次经历。在这场对弈的描写中,有专业的围棋术语,有引人入胜的战局分析,有紧张的心理描写,有作者抓住机会扭转局面的细节刻画。除此之外,还有老爷爷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从侧面烘托小作者的棋艺不凡。小作者的拿手好戏在叙事中得以充分展现。
【作者系广东中山市光后中心小学学生,指导并置评:张春凤】
选材练笔
小作者在描写与老爷爷的对弈时,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把其与老爷爷的对弈过程描写得丝丝入扣。小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在下棋时的各种表现,还描写了老爷爷的表现,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到小作者的下棋风采。同学们,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请你也来写写吧,注意用上刚刚学到的方法。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家人去买西瓜,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我捧起一个个头很大的西瓜,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阵“嘭嘭”的声响传入耳中,我回忆起爸爸教我时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便放下手上的西瓜,又拿起一个个头不是很大,但是表皮碧绿,摸起来很光滑的西瓜再次拍起来。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入耳中,我的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胸有成竹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首先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也一脸怀疑。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我立刻让水果摊主帮我们把西瓜切开,啊,黑籽红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妹妹迫不及待地捧起一块啃起来,还不停地夸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也跟着赞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