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帽子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四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作为与朝鲜和印度支那关系密切的大国,中国也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4月20日清晨,周恩来率领200余人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北京机场登机,飞往瑞士日内瓦。这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月26日下午3时,日内瓦会议在国际联盟大厦理事会会议厅拉开序幕。
至6月15日,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最终历时51天,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由于周恩来、南日和莫洛托夫等人的默契配合,使美国等阻挠会议达成协议的国家陷入比较被动、尴尬的处境。周恩来以其过人的敏锐、出众的智慧、令人陶醉的风度和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甚至有人说:“苏联人将外交变成科学,而中国人使外交成为艺术。”
随后,会议进入第二阶段。6月19日,会议在吸收周恩来提出的六点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的基础上,通过了由法国代表提出并经中国代表团修正的《关于在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7月21日凌晨,签订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
7月23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飞离日内瓦,途经并访问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和蒙古后,于8月1日返抵北京。当周恩来结束历时三个月的国际会议后,新中国欣欣向荣的面貌和周恩来折冲樽俎的外交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国际政治舞台上。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改动)
上一篇:
中国最早的“饭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