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作者: 贺玉玲

小英雄雨来0

【阅读导航】

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有这样一位少年,他以机智勇敢为矛,以纯真善良为盾,在日寇的魔爪下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与梦想。他,就是小英雄雨来。《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创作的一部红色经典,讲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雨来,在抗日战争年代的非凡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来的世界,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蜕变,感受那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吧!

【阅读前】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危险与挑战?他又会如何面对那些危险与挑战?

【精彩片段一】

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田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雨来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

一个鬼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以为踏着地雷了,惊叫一声,趴倒在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呼啦呼啦闪到一边,叽里咕噜趴下来,吱哇乱叫。趴了一会儿,不见雷响,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都吓掉了魂。

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一块没有刨掉的玉米秆儿,哗啦哗啦抖动着干叶子。还乡河水打着漩涡,阳光下闪耀着发白的浪花,以及水鸟的叫声,都使鬼子心惊肉跳。

雨来故意领着敌人从那写着几个大字的路边经过。一个个鬼子兵走过时,都战战兢兢地瞧一眼地上那行特别显眼的白粉笔字:“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老师串讲

选段通过写雨来智引鬼子进入假地雷阵的事,展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与敌人的狼狈不堪。“小心地雷呀!”雨来的这一声大喊,瞬间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随后鬼子的反应滑稽而可笑。片段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首先是细节刻画,当踩到松软的土地上时,鬼子以为踩到了地雷,吓得“惊叫一声,趴倒在地上”。这一趴,很多鬼子“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都吓掉了魂”,通过对鬼子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将鬼子胆小、狼狈、可笑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环境描写,将田野上的丰收景象与鬼子的惊惧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结尾处,“这儿是中国的土地!”这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民族尊严的象征,雨来故意让敌人看到,无疑是对侵略者的一种无声抗议。

阅读笔记

摘抄文中描写鬼子兵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精彩片段二】

怎么逃出去呢?

雨来心里想,怎么逃跑出去呢?他病了,浑身发冷。冷起来,心里像装着一大块冰,连牙齿都打战。冷完了又发烧。烧起来,浑身就像火炭一样。

雨来躺在炕上了。他心里还是老在想,怎么逃跑出去呢?他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房顶。这整个的据点就好像在房顶上画出来了。西面一排房子,住着警备队。紧连着是厨房和仓库。东面几间房子,住着警备队长和日本顾问。从警备队长住房的外间穿堂屋一直上去,是一个大碉堡。整个院子外面围着一道深沟。沟外有铁丝网,有削成尖刀一样的木头桩子。院子的南面正中有一个大门,不分黑夜白天,都有拿枪的警备队把守,怎么能够出得去呢?

唉!雨来像装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了。小鸟在辽阔的天空里翻一个筋斗,打一个旋转,飞呀,飞呀,多么自由自在。然后,飞进树林里,落在枝头上。在密密的、香喷喷的树叶子中间歇一会儿,又扑啦啦拍着翅膀,快活地叫着,向远方飞去。

老师串讲

这个片段描写了雨来在困境中的身心状态与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他身体上的病痛——忽冷忽热,如同冰火两重天,映射出他内心的焦虑与挣扎。在自己身体不舒服,周围又都是日本鬼子的危险处境下,雨来并没有放弃反抗。他对据点的情况了如指掌,说明之前已经进行了细致的侦查。在清楚据点布局的情况下,雨来仍在反复思考如何逃出去,表现出雨来的沉着、机智。他将自己比作笼中小鸟,幻想着飞翔于广阔天空,获得自由与快乐。这一比喻生动而深刻,不仅表达了雨来对自由的深切渴望,也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坚韧。雨来的形象因此更加立体饱满,他是一个勇敢、智慧、不屈不挠的少年英雄。

阅读笔记

请结合上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阅读后】

《小英雄雨来》中还有许多像雨来一样英勇无畏的英雄,请选择其中三个人物,把他们的事例与同学分享。

上一篇: 我们的地球
下一篇: 游戏中的古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