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

作者: 张海婷

《丁香结》0

【阅读导航】

《丁香结》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宗璞的经典散文集,其中收录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名篇。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人性的尊重之情。宗璞用优美温婉的语言,描绘了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把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使人读后有久久萦绕于心的文学感染力。愿我们都能从中收获温暖与向上的力量。

【阅读前】

作者宗璞由丁香结想到了人生中的问题,得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你从周围的事物,能联想到什么?并获得怎样的启发?

【精彩片段一】

萤 火

点点银白的、灵动的光,在草丛中飘浮。草丛中有各色的野花: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淡蓝的勿忘我。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它的名字恰和“勿忘我”相反,据说是叫作“不要记得我”,或可译作“勿念我”。在迷茫的夜中,一切彩色都失去了,有的只是黑黝黝一片。亮光飘忽地穿来穿去,一个亮点熄灭了,又有一个飞了过来。

若在淡淡的月光下,草丛中就会闪出一道明净的溪水,潺潺地、不慌不忙地流着。溪上有两块石板搭成的极古拙的小桥,小桥流水不远处的人家,便是我儿时的居处了。记得萤火虫很少飞近我们的家,只在溪上草间,把亮点投向反射出微光的水,水中便也闪动着小小的亮点,牵动着两岸草莽的倒影。现在看到童话片中要开始幻景时闪动的光芒,总会想起那条溪水,那片草丛,那散发着夏夜的芳香,飞翔着萤火虫的一小块地方。

老师串讲

作者用清新明丽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山野风光和月光下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画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读者浮想联翩。那“草丛中就会闪出一道明净的溪水”一句话中“闪”字,让草丛变得活泼灵动,与月光交相辉映。仅有月光还不够,溪上草间的精灵——萤火虫“把亮点投向反射微光的水”,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欣喜若狂。作者并没有落笔人们看到萤火虫时欢喜的模样,但我们从“总会想起那条溪水,那片草丛,那散发着夏夜的芳香,飞翔着萤火虫的一小块地方”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欢喜与如今对儿时居处的难忘。

阅读笔记

仿照选文第一自然段,描写公园或校园的一处景色。

【精彩片段二】

秋 韵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吧。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小湖南面有一座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

老师串讲

这段文字通过对香山红叶和银杏叶的生动描绘,把京华秋色独有的韵味展现出来。“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一句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句生动传神。只寥寥几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漫山的香山红叶,如火如荼的壮观景象。

作者写完红叶并未直接落笔金灿灿的银杏叶,而是在感受了红叶的热情之余,笔锋一转,写二三好友骑驴穿行弯曲小道,感受秋的另一种韵味:“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的轻松愉悦。畅游之际,眼前出现那大片的金黄,“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刚刚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这是又一处酣畅淋漓的秋的韵味,我们仿佛也嗅到了秋的满园果香,走进了金色的殿堂,感受秋的韵味。

一红一黄,两种秋天张扬的色彩,作者恰到好处地描写出来,展现出秋天的浓烈和大自然的和谐。

阅读笔记

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画一幅秋色美景图。

【阅读后】

《丁香结》这本散文集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试举二三例,并谈谈你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