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原来是_______
作者: 韩国凤
模拟文题
亲爱的同学们,你可知道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总是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就是父母递来的一杯清茶,老师投来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就是别人给我们的一声喝彩,我们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请以“幸福原来是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把主要内容写清楚。3.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
构思引路
幸福是什么呢?有人说,幸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有人说,幸福是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儿的;有人说,幸福是自己有所建树……
补全题目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生就熟。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触深的材料来写。例如亲情、信任、鼓励、友谊……也就是说,要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2.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把题目所涉及的范围由大变小,便于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入手写作文。例如把题目补充为“幸福原来是人生圆满”就显得过大,对小学生而言很难把这个主题表述清楚。
3.顾及平时。比如,平时我们写过不少关于母爱的作文,可以拿来改为“幸福原来是浓浓的母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稍加改动就很是切题。
4.积极向上。文题也要传递真、善、美,因此切莫把“幸福”理解为消极无聊的不良现象,比如骑车炫技、染发等。
点石成金
题目补充完整,我们在具体写作文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清题意,言之有物。看到题目后,我们要想一想曾拥有过印象最深的幸福感,把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写清楚。看到题目《幸福原来是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我们就可以明白写作范围,猜想到正文大概内容。
二、确定立意,言之有理。要想讲好幸福的故事,立意一定要传递正能量。比如《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一文的结尾:“其实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放下手机,去寻找生活中属于自己的幸福吧。”既点出了“幸福”的内涵,也告诉我们要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三、选材精当,言之有序。围绕题目,把我们经历的事情,获得的幸福讲清楚,而且安排材料要注意先后、详略。《幸福原来是楼梯间的爱》一文中,“当楼下的防盗门一开,我便憋足气,咬紧牙往楼上冲,奶奶接我的楼层从二楼变成三楼、四楼……最后奶奶刚出门,我已爬上了五楼”,平凡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展现出祖孙之间暖暖的爱。
四、生动描写,言之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写“幸福”这类内心感受的作文,要动之以情。所以,刻画人物时既要注意人物的“外面”(外貌、语言、表情、动作等),又要关注人物的“内面”(心理)。比如,《幸福原来是妈妈的陪伴》一文中的心理描写:“歇歇吧,妈妈,您太累了!您能这样陪在我的身边,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人物鲜活了,故事就真实了,读者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语言优美,言之有文。我们在写“幸福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时,可以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恰当的修辞手法等,描述这如细雨般的“幸福”,使其如涓涓细流滋润读者心田。如《幸福原来是白开水的味道》中,“干裂的嘴唇轻轻碰上玻璃杯边,小小抿一口,温热的白开水立马舒缓地流进肠胃里……刹那间,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选用“碰”“抿”“流”等动词,细致描绘出品尝“幸福味道”的过程。
作文误区
症状一:拟题俗套,主题雷同
很多同学思维不开阔,补全文题时落入俗套,雷同作文自然“批量生产”。
症状二:技巧单一,语言干涩
粗线条地交代故事的大致内容,缺少对故事生动具体地描述,故事怎会感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没有涉及,人物形象怎会丰满?所要描述的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
作品鉴赏
幸福原来是回家吃顿娘做的饭
◎厉彦林
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总有个共同的愿望:赶回沂蒙山区的莒南老家,老少团聚,吃几顿娘做的合口味的庄户饭,尽情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
沧桑岁月,地老天荒。我和几个妹妹都长大了,爹娘也老了。我想:人生的幸福,就是能回家吃顿娘做的饭。近些年,春节在老家几天,我会千方百计推掉应酬,守着年迈的爹娘,聆听娘的唠叨,欣赏爹下地耕作、打理菜园。在家的日子,娘总会把积攒了一年的好东西拿出来,变着把戏做给我们吃,顿顿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像招待远方尊贵的客人。吃饱了,娘还逼着再多吃几口。看着我们吃得打饱嗝或满头大汗,便会开心地笑了。多少次,我凝望着娘满头的银丝、满脸的风霜,泪水伴着感谢与感动在眼眶里打转。
有一年元宵节,娘来城里检查身体,我们硬把她拖到饭店吃了一顿,花了二百块钱。这可把娘心疼坏了,回家时她还一边走一边念叨:“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这要是自己做着吃,该吃多少顿呀!”还有一年大年初三,我要炖萝卜吃,响应最快的是娘。自家过冬的萝卜又大又脆,我洗净切成块状和排骨混在一起,用小火慢慢炖,出锅前放上些许辣椒、香菜和味精,趁热盛出来,口感确实不错。娘尝了几口,自豪地说:“好吃,儿子白水煮萝卜也好吃!”言语中透出幸福和满足。年幼时体会不到在那贫寒的岁月,娘在烟熏火燎中忙碌着做饭的无奈与辛苦。自己为人父母后,对父母的恩情才有了更深的感受。
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是一次幸福而快乐的旅行,更是对父母的牵挂和对浓浓亲情的期盼。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4日,有改动)
品读
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妈妈逼着自己多吃几口饭,心疼在饭店吃饭和自己亲手为母亲炖萝卜排骨几件小事,让读者感受到了“我”被母爱和浓浓亲情包围着的幸福感。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简练朴实,却又真挚动人。
实战演练一
幸福原来是那盏心灯
◎黄甜甜
幸福,是爸爸的轻声叮咛;幸福,是爸爸的糙手抚摸;幸福,是爸爸的无声陪伴……
“我双手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就无法养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句话,不由得想起了爸爸。
爸爸是个农民工,整天灰头土脸,活儿重钱少。为了养家糊口,爸爸不得不日复一日这样辛劳。爸爸白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天晚上坚持检查我的作业。那一次,他发现我做错一道题,瞬间浓浓的眉毛就拧成了麻花。爸爸压低声调,用沙哑的嗓音给我讲解题方法,那样认真、细致,唯恐我听不懂。爸爸满脸的疲惫似在诉说他太累了,我忍不住安慰他:“爸爸,您歇会儿吧。”他那带着微笑的脸上立即多了一份怀疑:“爸爸的文化浅,但现在还能教教你。怎么了,嫌我教得不好?”“不是,我……”我支支吾吾的话语被爸爸打断了:“那就好好学,以后要比爸爸有出息。”听着亲切的话语,看着爸爸的脸,我郑重地点头。爸爸用那憨厚一笑回应我。此刻,我俨然已被幸福裹了个严实。
爸爸不光教我做题,还鼓励我多读书。学期初,爸爸送我一本《爱的教育》。当我读到叙利奥的故事时,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生活中,爸爸竭尽全力给予我陪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告诉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爸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点亮内心深处那盏幸福的灯……
点评
习作补题新颖别致,吸引我们往下阅读。正文紧紧围绕“幸福”,抓住爸爸为“我”辅导作业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关心“我”两件事,一详一略,刻画出爸爸在“我”心目中的伟岸形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我”的幸福感。习作首尾呼应,突出“幸福”的主题。
【作者系山东莘县实验初级中学小学部六·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李瑞林】
描写练笔
当爸爸发现“我”做错题的时候,“瞬间浓浓的眉毛就拧成了麻花”,爸爸的“愁”形毕露。小作者在刻画爸爸的神态时,展现出的是“愁”而不“急”。人物对话避免了单一形式的“说”,描写细致入微,画面感极强,很动人。“郑重地点头”和“憨厚一笑”,在“我”和爸爸的互动中,写出了爸爸的朴实,传递出“我”的幸福感。
相信你也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下面小红期待落空的场景写具体,写生动:
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留下小红一个人在家。一个小时过去了,小红听见门铃响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去开门,喊着:“太棒了,一定是爸爸妈妈回来了!”……
实战演练二
幸福原来是妈妈的陪伴
◎高锦荣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只觉得火辣辣的热。
“妈妈——我难受……”
“宝贝,你这是怎么啦?别动,妈妈给你量一下体温。”说罢,妈妈掀起被子,把体温计夹在我的腋窝下。
“哎呀,三十九度!昨天晚上又蹬被子了……来,宝贝,慢慢喝口水,我这就去给你请假。”伴着“噔噔噔……”的脚步声,焦急的妈妈去给老师打电话了。
恍惚间,妈妈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把我背起……
“妈妈,我怎么在医院?”睁开眼睛,看着映入眼帘的白,看着扎在手上的针,虚弱的我不禁问妈妈。
“宝贝,你终于醒了!”话音未落,满脸写着疲惫的妈妈扑到我的面前,伸出颤抖的手不停地摸着我的头,泪如雨下。原来我晕倒在床上,妈妈背我下楼,驱车来到医院。看着潸然泪下的妈妈,我心里别有一番酸楚。
我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妈妈就在病床旁照顾了我一天。当晚霞弄丢了最后一抹夕阳时,妈妈小心翼翼地喂我吃饭,菜,夹软乎的;粥,自己先尝一口,生怕我呛着、烫着。等我吃完,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趴在病床旁休息一会儿。
“谢谢您,妈妈!”妈妈没有回应,但是我的心已被幸福填满。妈妈带高三毕业班,很少有时间陪伴我。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上,像妈妈的爱包围着我。“歇歇吧,妈妈,您太累了!您能这样陪在我的身边,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或许,在别人眼里,生日时父母送的礼物是幸福;或许,过年时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是幸福;或许,失意时家人的鼓励是幸福……但在我眼里,忙碌的妈妈对我的陪伴就是莫大的幸福。
点评
习作开篇的一组对话,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正文中,小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将妈妈发现“我”生病时的焦急和“我”晕倒后的担心以及晚饭后的疲惫刻画得淋漓尽致。“歇歇吧,妈妈,您太累了……”质朴的心理描写,生动表现了“我”因为妈妈陪伴,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环境描写为歌颂母爱打起了幸福的节拍。
【作者系山东莘县实验初级中学小学部六·4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国娟】
描写练笔
“‘这是怎么啦?别动,妈妈给你量一下体温。’说罢,妈妈掀起被子,把体温计夹在我的腋窝下”,小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了妈妈的着急。“伴着‘噔噔噔……’的脚步声,焦急的妈妈去给老师打电话了”,表现了妈妈虽急却不慌;“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上,像妈妈的爱包围着我”,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我”为拥有妈妈的陪伴而幸福。小作者跳跃式地选取了自己生病过程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妈妈的陪伴,做到了大胆取舍材料,多角度刻画人物。相信你也能运用这种写法,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