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非遗有个约会1
作者: 余子骞打擂作文二
打擂素材
宣城毛笔非遗传承人
素材分析
一次遇见,小作者不仅认识了一位“宣城毛笔非遗传承人”,了解到毛笔的制作过程,还得到了他的鼓励,来自传承人的鼓励。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支质朴无华的毛笔,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送我毛笔的那位老爷爷。我曾答应他,等练好了毛笔字,和“非遗”来一场出彩的约会。
那是在一次非遗文化展览会上,我认识了制作毛笔的老爷爷,他是宣城毛笔非遗传承人。他穿着朴素却很有精神。只见他拿起桌上已经脱脂过的一小撮兔毛,右手将其巧妙捏住,左手贴在细长的竹板上,将兔毛快速抽出、前推,再抽出、前推。眨眼间,兔毛就像长了翅膀,按照不同长度重新排列整齐。我被这复杂的工序深深地吸引了。制作好一支宣笔真不容易啊,每一支笔都需要这样精心打磨,每一支笔都融入了制笔匠人的血与汗。
老爷爷见我看得入迷,兴奋地递给我那支刚做好的毛笔,叮嘱道:“听说你是学校书法协会的骨干,你一定要好好练字,书法可是咱们的传统文化,毛笔就是书法的魂,下次见到你,希望看到你更进一步”。
听了老爷爷的鼓励我受益匪浅,老师带我们参观毛笔制作,就是想让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沉住气。今天参观非遗展示,让我看到了匠人们保持初心,一丝不苟的精神。
岁月之羽,掠过时间的河,抚过一片浩瀚星海。每当我浮躁厌倦之时,我都会想起老爷爷守护匠心永不改变的执着,激励我在岁月斑驳深处,去聆听理想绽放的声音。我想,等我练好了本领,我将和“非遗”来一场出彩的约会。
【作者系安徽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六·2班学生,指导老师:刘俊】
亮点分析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生活中的小作者是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习作中,小作者细致描写了制笔匠人制作毛笔的经过。“捏”“贴”“抽”“推”,一系列的动词运用,展现制笔匠人的技艺娴熟。正是因为小作者对制作毛笔非遗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才使他有了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