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田

作者: 沈欣玥

文题展示

习爷爷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体力行的劳动一定是获取经验和知识的最好方式。请你走进农田,化身勤劳的小蜜蜂,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然后以“走进农田”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写清楚劳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写劳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把劳动的体会写下来;不少于500字。

剥玉米粒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可是小作者做到了让“玉米粒像雨点一样飞快地跳入盆中”,她的诀窍是什么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一路欢声笑语。躲在地底下的花生,挂在秆子上的玉米,被大片叶子遮住的红薯……都迫切等待着被收获。

来到花生地头,我们分成四个小队,开始拔花生。队员们齐刷刷地蹲在地上,大家都在分工合作:男生抓住花生苗连根拔起,女生用力把颗颗花生拽入篮中。“嘿呦!”瞧!又拔出一大把花生,花生们紧紧抱在一起,厚重的泥土似乎也不能将它们分开,我们用手一拽,就拽下一“群”花生。“拔完花生啦,赶紧去掰玉米呀!”我和队友们一边喊着,一边跑向玉米地。

我瞄准一个玉米棒,用手抓住它的头部,用力朝反方向扯,玉米棒就乖乖下来了。每个人都怀抱三四个玉米棒,弓着腰跑向目的地——大盆边,我们要把玉米棒变成玉米粒!“得先把玉米的外衣脱了呀!”说罢,我从玉米头部入手,一件件外衣掉了一地,金子般的果实露了出来。它们挨挨挤挤,共同成长,看起来特别可爱。可如何把“金子”剥下来呢?我有些着急,转头看向其他小队:王睦涵那队,每个队员都使劲用大拇指搓,搓啊搓啊,一颗颗玉米粒“嘎嘣嘎嘣”跳进了盆中;杨静逸那队,队员们双手齐上阵,玉米粒从搓红的手中滚入盆中;杨书旺那队,杨书旺的手上似乎装了马达,只见他先把玉米粒从中间从头到尾剥掉一列,再从两边向中间剥,他两个大拇指配合得井井有条,左手朝右挤,右手再朝左挤,玉米粒便顺着中间的“过道”从他手指间滑了下来。我连忙拉上队友,学着杨书旺的样子认真剥起玉米粒来,玉米粒像雨点一样飞快地跳入盆中。

“一,二,三,四……二十!哇,你们队剥了二十个玉米棒子!”其他队队员的眼中纷纷闪过一丝羡慕,我心里也特别有成就感。是呀!如果没有技巧,只会蛮干的话,我们不仅无法胜出,说不定手还会受伤。看来,成功不能只靠蛮干,更要掌握技巧才行。

作文弹幕

朱紫涵:成功有方法,做事有技巧。小作者通过剥玉米粒明白了做事不能蛮干,要讲技巧,我很认同。

庞老师:通篇看来,小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叙述井然有序,通过生动的语言,把劳动的场景描写得具体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