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费”生活

作者: 何清泽

在我家,“小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每当我帮忙做家务,大人们总会给我一些小费。我知道,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奖励,更代表着大人们对我劳动成果的认可和鼓励。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正打算去玩游戏,爷爷却让我帮忙擦玻璃。我心里有点儿不乐意,刚想开口拒绝,爷爷却神秘地说:“擦干净了,爷爷给你发小费哦!”一听到“小费”二字,我的干劲瞬间被激发了,

立刻拿起抹布,认真地擦起玻璃来。

不一会儿,玻璃被我擦得锃亮,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我:“来,大孙子,这是今天的小费!”我开心极了,那是我第一次得到小费。我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立刻跑到楼下的商店买了我最爱吃的冰激凌。

还有一次,爸爸在修车,让我帮忙递工具。我觉得修车又脏又累,自然没什么兴趣。爸爸笑着说:“今天你是我的小助手,干得好就有小费哦!”一听到“助手”和“小费”,我眼前又亮了。我认真地按照爸爸的要求递扳手、螺丝刀和油布。修完车后,爸爸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这个助手干得不错!”接着给了我两块钱的小费。虽然金额不大,但我心里却特别高兴,因为爸爸认可了我的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费”在我心中的意义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自告奋勇地做家务:洗碗、拖地、浇花……几乎把能做的活儿都包揽了下来。不过,我可不是为了那几块钱小费,而是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和参与感,这种感觉远比那几块钱要宝贵得多。

我的“小费”生活既简单又幸福,它承载着家人对我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现在,我更加珍视每一次帮助家人的机会,我知道,这些经历比任何小费都要珍贵。

(指导老师:司德珍)

点评

“我”为得到小费而干活,小费是直接的物质奖励;后来,“我”主动承担家务,此时的劳动不再仅仅为了小费,而是出于责任感和参与感。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前后行为的对比,展现了“我”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家庭温暖和成长带来的心理变化,主题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陈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