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课堂
风筝制作技艺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墨翟用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侦察。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在唐宋时期功用转向娱乐。明清时期,风筝制作技艺发展至鼎盛,放风筝也成为一种风雅的活动。
风筝的制作主要分为扎骨架、糊纸面和绘花彩三个步骤,纸也可以用丝绢和尼龙布替代。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中的生物,图案以吉祥如意的纹饰为主,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2006年,山东潍坊、江苏南通、西藏拉萨、北京和天津的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代的风筝非遗传承人在精进传统风筝制作技艺的同时,为风筝加入新的时代元素,令风筝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上一篇:
风云筝
下一篇:
拯救莱特拉乌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