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唯落晖
作者: 刘昊森在北京西郊重峦叠嶂的群山中,有一座久负盛名的山。它没有泰山那般巍峨,不似华山那般险峻,不如武功山那般奇特……但它有着一种细腻而刚直、俊美而秀丽的独特气质。它就是香山。
香山虽因红叶而闻名,但香山之美,不仅在于秋天的红叶,更在于四季的变幻。春有桃花盛开,香气袭人;夏有绿树成荫,重峦叠翠;秋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有白雪皑皑,万里雪飘。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令人流连。
山脚有一座清幽的古刹,名为普门禅寺。在层层枝叶的掩映下,显得朴素而又清静,好似那不近喧嚣与红尘的高僧,禅意深远而绵长。每到春日,山桃花明艳绽放,红彤彤的花朵引得蜂蝶齐来争会。午后,悠悠的暖阳轻轻照在花瓣上,使得这薄纱一般的花瓣成了半透明状,花儿微微颤动,更添了几分娇弱之感。
踏上青石板路,沿着阶梯“扶摇直上”,一座静谧的别墅矗立在眼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双清别墅。这座别墅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毛主席就曾在此生活了一段时间,并在这里引领中国共产党走向决定性的胜利。如今,这座别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别墅中有一片小湖,每当仲夏时节,湖水波光粼粼,艳阳下好似金子一般闪烁。绿荫正浓,叶儿葱葱茏茏。坐在树荫下,品香茗,赏湖水,无比惬意。时而几声鸟鸣,清越娇柔使人陶醉。在别墅的主建筑内,陈列着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物品:简朴的书桌、陈旧的藤椅,还有那张几乎占据整个墙面的巨幅地图,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毛主席在此运筹帷幄的气魄与智慧。这里不仅是革命领袖曾经的居所,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继续向上攀登,一路泉水潺潺,鸟鸣阵阵,渐渐走入那云山雾海中。雾锁深秋,山林散发着朦胧的美感。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雾气渐渐散去,顶峰近在眼前,那海拔五百余米的峰顶仿佛触手可及。云消雾散,驻足于顶峰之上,俯瞰芸芸众生,观云海之空明,叹悲秋之凄婉。过不多时,落日余晖遍洒大地,万里夕阳直赴虞渊。霎时间,万点红叶齐绽,漫山遍野仿佛血红色的海洋,随着晚风轻轻摇曳,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一抹红,点亮整个山林,也温暖了每一个前来探寻的心灵。
冬日悄然临近,琉璃塔在群山中熠熠生辉,格外耀眼。月似弯钩,高悬于苍穹;月华流转,为万物披上银装。在金银交辉的夜色中,红梅淡香悠远,细雪缓缓飘落。想起《红楼梦》中雪夜吟红梅的场景,那般良辰美景,也不过如此吧。
四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千世界,皆是过往云烟。可那四季之美,也犹如那惊鸿一瞥,令人刻骨铭心。
简朴的书桌、陈旧的藤椅,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令人心生向往与敬仰。
小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香山的四季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瞧,“山桃花明艳绽放,红彤彤的花朵引得蜂蝶齐来争会”,寥寥数笔,春日香山的生机与灵动便跃然纸上,仿佛让人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自然的呼吸与律动。更令人叹服的是,小作者还巧妙地将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如双清别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静谧与秀美,更赋予了它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也有对历史之魂的追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袁芬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fyz2025061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