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韵
作者: 沈一麒
上海的冬天虽不像北方大雪纷飞,但也寒冷刺骨。然而,就在这样的冬天里,我却感受到了温暖入心的冬韵。
冬雨
大年三十,夜晚,小雨。
夜幕下,逼仄的弄堂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尽头。墙上,一盏盏橘黄色的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带来一丝丝暖意。远处,一道长长的影子在路灯下摇摇晃晃地移动着。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却丝毫不影响她前进的速度。
“住在50号亭子间的王阿姨刚从外地回来,好像有点发烧,你赶快去看一下。”接到居民的来电,她心里一紧:希望不是那可怕的疾病!这个老旧小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万一……后果不堪设想。她立刻戴好口罩,穿上防护服,抓起雨伞冲进了雨里……
她就是我的母亲,同上海千千万万个社区工作者一样,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而是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守护着每一个家庭。
冬风
大年初七,下午,大风。
“是的,他昨天已经确诊了。从今天开始,销售部所有员工居家隔离……”他左手拿着电话,向领导汇报工作;右手已打开了电脑,熟练地操作着。
“行,行……我马上对整栋办公楼进行雾化消毒……”“好的,我一小时内将报告发给您……”“什么!口罩和洗手液还没到货?我立刻想办法……”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他的声音越来越嘶哑,眉头越来越紧锁,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显示屏上,电子邮件的标志一闪一闪的,仿佛被门外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无声地提醒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跟进。
他就是我的爸爸,一位物业经理。虽未上班,却比上班还忙。为了节后安全复工,在这个物资匮乏、物流停滞、人手紧张的春节,他必须要做好全面的准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冬阳
正月十五,上午,晴。
“好无聊啊!”爷爷伸了个懒腰。“要不……我们出去走走?”看着爷爷期待的眼神,我有一丝动摇。说真的,我也好几天没有下楼运动了。暖暖的阳光隔着玻璃照在身上,全身的细胞开始兴奋起来。“现在是关键时刻,再坚持一周,就会出现拐点……”广播里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瞬间平息了内心的蠢蠢欲动。“不行,现在出去很容易功亏一箦的,再等等吧。”我停顿了一下,“要不,我们在餐桌上打乒乓球?”
这就是我们普通家庭中平凡的一老一小。我们用微薄的力量,鼓舞着身边的人,静待春暖花开。
冬雨是守护,冬风是尽责,冬阳是坚持。那个冬季,人们以各自的方式热爱着这片土地,为春天孕育着生机,用大爱照亮每个人的心底。这就是上海的冬韵,这就是最美的冬韵。
点评
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小作者笔下的冬天不一样,是温暖入心的。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三个小标题多方面展示冬天的温暖,吸引读者,也使行文条理更清楚。“冬雨”描写的是奋战在一线的妈妈,表达了守护的主题;“冬风”描写的是居家工作的爸爸,表达了尽责的主题;而“冬阳”描写的是坚守在家的“我”和爷爷,表达了坚持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守护、尽责和坚持,这个冬天才变得温暖。
(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