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印记

作者: 王代福

胡茬子、花裙子,不仅是性别的标志,也是年龄的特征,更是成长的印记。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当你跨入青春门槛之际,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成长的故事吧!

请以《胡茬子·花裙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这是个命题作文,且写作提示仅有六十多个字,极其精练,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写作提示很明确,如“胡茬子、花裙子,不仅是性别的标志,也是年龄的特征,更是成长的印记”这句,是在提醒考生“胡茬子”“花裙子”是两个意象,“胡茬子”指的是“剪而未尽的或刚长出来的又短又硬的胡子”,这里可以指青春期的男生,也可以指父亲、爷爷、外公等男性;“花裙子”是指“色彩艳丽或缀有花朵的裙子”,这里指青春期的女生,也可指母亲、奶奶、外婆等女性。命题者借助这样两种事物,引导考生关注自己青春期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

写作提示中的“跨入青春门槛之际”,限定了要写的不是童年时期的事,而是“青春期”。青春期,指人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命题者要求考生写自己在初中阶段的成长经历,即使写童年的事,也只能是衬托和点缀。

写作提示中的“分享你成长的故事”,限定了写作的人物对象以及表达方式。在讲述成长故事的过程中,文章应以记叙为主,并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从而形成对青春与成长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

从命题类型来看,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作文内容上看,要求考生写出与自我成长的“对话”。命题者用考生熟知的、具体可感的事物,解读青春的密码,引导考生形成对青春期成长的思考,让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作时,我们要准确把握“成长”的主题,紧扣文题《胡茬子·花裙子》选择合适的素材,抒发出个人的成长感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考生可以从自身出发,只写“胡茬子”或“花裙子”所指代的有关个人成长的故事:或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或是性情志趣的养成,或是思想情感的成熟,或是理想信念的树立……考生也可以合起来写“胡茬子”和“花裙子”之间的故事:或是师生情谊,或是亲情互动,或是同学互助,或是同伴竞争……这样因“胡茬子”和“花裙子”所指对象的不同,就会有很多种组合,考生在写作时只要理清写作思路,明确故事内容,可写的人和事还是很多的。

结合“胡茬子”和“花裙子”两个元素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描绘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故事,还可以讲述师生、父女、母子、祖孙等人物之间的故事。为创意性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你可以采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路,例如:想表达巾帼不让须眉,你就可以讲一个“花裙子未必不如胡茬子”的故事;想表达别样的师生情,你就可以写“在校园里,花裙子遇到了胡茬子,就好似良驹遇到了伯乐”的故事。同时,你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入手,写到看不见的性格和情感,实现从实到虚,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例如“胡茬子”可以代表坚韧、责任、独立、勇敢等性格,而“花裙子”可以代表文静、优雅、温柔、善良等品质。

根据写作提示中涉及的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它关注的是青春期。虽然青春期的经历看似范围很广,可写的内容很多,但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选取成长中一次特别的经历来展开。

具体地说,考生应该写自己在初中阶段发生的某一件事,写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影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自己的成长。虽然这段经历中,可能有他人的参与,但写作时应重点把“我”的经历作为主要内容来展开。

胡茬子·花裙子

一考生

“胡茬子”坚硬又刚强,“花裙子”柔软又温暖,它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与我一同成长。

刚上初中的时候,每次写作文我都会被难住。有一次,作文题目正好是我擅长的方向,于是我兴奋地拿起笔,文思泉涌,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写作,颇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检查了一遍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妈妈微笑着读完我的作文,夸奖我说:“这文章写得很棒,刚上初中就会运用这么多修辞手法了,真了不起!”她抱着我,亲吻我的额头。我顺势躺在她的花裙子上,感觉柔软又温暖。

我也想得到爸爸的表扬,因为他总是很严肃,很少夸人,如果能得到他的认可,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整个下午,我都在等着爸爸回家。爸爸回来了,我赶紧把作文本递给他。只见他瞥了一眼,便放到了一旁,头也不抬地说:“你的字也太难看了,我怎么读得下去?”他根本没看我的作文内容,直接就泼了一盆冷水,灯光下,爸爸的胡茬子发出淡淡的光泽,像寒冬里的细雨,将我这颗稚嫩的小心脏浇得冰凉。我躲进房间,哭了很久。

初中毕业前的那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名列前茅。我得意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她高兴地夸奖我。我再次躺在妈妈的花裙子上,感觉到那份熟悉的柔软和温暖。可是爸爸看到我的成绩后,却平静地说:“一次考得好并不代表什么,你不要骄傲,后面还有中考。希望你继续努力,在中考时取得满意的成绩。”爸爸的胡茬子看起来那么硬,但又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我认真地点头,心里不再有委屈,只有信心。

“胡茬子”坚硬又刚强,“花裙子”柔软又温暖。“胡茬子”让我明白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希望;而“花裙子”让我相信自己,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自信。只有这两者在一起,我才会更好地成长。在我的成长之路上,“胡茬子”和“花裙子”,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青春里有“胡茬子”和“花裙子”的陪伴,真好!

考生以“胡茬子”和“花裙子”为线索,巧妙地运用了借代和比兴的手法,选取了自己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写作文和考试这两个片段,通过“我”与父母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中,“花裙子”代指母亲,她柔软又温暖,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自信;而“胡茬子”代指父亲,他坚硬又刚强,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希望。文章的开头点题,紧扣中心;中间三段以时间为序,围绕青春与成长的主题进行叙述;最后两段归结全文,重扣主题,首尾呼应。

胡茬子·花裙子

一考生

中考的前一天晚上,月光如水,洒向静谧的乡村。在这个夜晚,爷爷辗转难眠。他悄悄起床来到屋外,双手合十,小声地祈祷着。经爷爷这么一折腾,原本熟睡的我被吵醒了。我披上衣服走出房间,看到爷爷瘦弱的背影,听见他在小声地为我祈福,希望我明天的考试顺利。

我赶紧走过去扶爷爷在椅子上坐下,我告诉他:“爷爷,您不用为我担心,明天的考试我一定能好好发挥,考出好成绩。”爷爷听了我的话,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连连点头说:“我们家囡囡聪明懂事,从来不用我操心。”

送爷爷回到房间后,我想起了爷爷经常对我说的话:“囡囡,你知道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辛苦,不想让他们担心,即使我这么一个胡茬子都白了的老人照看你,你也还是这么乖巧,努力上进。爷爷感到很欣慰,等你中考之后,我去给你买条新的花裙子。”

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也常说我是个好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脾气好,手脚又勤快,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作为一个女孩子,我虽然少了几分青春期的稚气和任性,但是我有自己的担当和勇气。如果能够让在外面工作的爸爸妈妈放心,我愿意做个懂事的孩子,不任性的青春也很美好。

这一夜,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成为家人的骄傲。我要让他们知道,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爷爷,等中考结束后,囡囡会穿上您给我新买的花裙子,再带您去刮掉胡茬子,一起去接爸爸妈妈回家。

考生围绕“成长”的主题进行叙述,文章开头写中考的前一天晚上,爷爷为“我”祈祷考试顺利。接着,作者以倒叙的方式,记叙了自己与长满“胡茬子”的爷爷相依为命、勤奋学习的情形。“我”是一个安静懂事、乖巧勤快的孩子,在青春期不仅学习好、脾气好,而且有担当。文章最后回扣主题:等中考结束后,“我”要穿上“花裙子”,带爷爷去把“胡茬子”刮掉,然后一起接爸妈回家。全文结构清晰,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上一篇: 我的拿手戏
下一篇: 为诗着魔的白居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