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唢呐艺术

小读者:北方的春天,大地上处处充满了生机。斯桃姐姐,有什么乐器能够通过演奏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喜悦?

斯桃:你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唢呐艺术。它的声音充满张力,就像春天一样,会让人感到振奋。我们黑龙江省就有一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唢呐演奏团队——杨小班鼓吹乐棚。

小读者:斯桃姐姐,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因为他们有特别之处吧?

斯桃:是的。杨小班鼓吹乐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城内仅存的一家原生态民间礼俗乐队,也是我国现存极少的以家庭方式传承的民间礼俗乐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他们演奏的乐曲有套曲、组曲、牌子曲、改良曲、变奏曲等各种类型,其中部分乐曲能体现江南音乐的特色,但大多数都是融合了塞北音乐的风格。他们珍藏并应用祖传的工尺谱手抄曲目,记谱和解读方式都十分独特,这可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啊!

现在的组织者杨成伟,是杨小班鼓吹乐棚的第三代传承人。2008年6月7日,杨小班鼓吹乐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读者:我以前听过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当时感觉很震撼。杨小班鼓吹乐棚也有代表曲目吗?

斯桃:杨小班鼓吹乐棚的绝活儿是一首叫《红雁落沙滩》的曲子,是用一对唢呐来演绎群雁落在沙滩上的情景。他们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使落在沙滩上的大雁又“飞”起来,并在乐曲中加入了大雁鸣叫的声音,这是其他鼓乐班从来没有过的创新。目前,大庆市已经成立“杨小班鼓吹乐棚音乐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来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

小读者:真是太好了,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唢呐表演,感受一下古老艺术的魅力。谢谢斯桃姐姐的讲解!

斯桃:不客气!保护“非遗”,传承历史,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责编:栾雨阳

上一篇: 史前生物你叫啥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