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
作者: 曾燕燕
书籍简介:
《国之脊梁》通过记录中国院士们的成长经历,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突出贡献。书中的40 位院士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考古、医学,以及新中国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全方位地展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力量。
作品导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国之脊梁》这本书中40 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同学们现在正在读三、四年级,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阅读这本书,大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编写形式
本书讲述的是40 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为了贴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心理,编者把40 位院士按照年龄的顺序依次编写。阅读了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之后,你一定能发现,这本书中每位科学家的讲述都分为院士名片、院士语录、院士故事三个部分,多角度呈现院士们的形象。院士名片是院士们的基本资料;院士语录都遵循忠于原文的原则,没有删改;院士故事选取的是他们成长经历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
二、关注故事内容
读书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科学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始终以理想为灯,从困境中振作;有的科学家虽然身在海外,但时刻心系祖国,舍弃了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历尽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还有的科学家因为国家的需要,毅然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改变研究方向……他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他们的故事汇集在这本书中,就是科学家们勇攀高峰、科技兴国的壮美画卷。
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你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故事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讲述吴自良院士——《晚年成了“蝈蝈”专家》,一本讲述科学家的书为什么要选他喂蝈蝈的故事呢?是选择了错误的素材吗?只要认真阅读这个故事,仔细思考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关注封面设计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独具匠心。乍一看,封面由“国之脊梁”四个大字和五位科学家的肖像组成,仔细一看,设计者的巧思就一一显露出来。书名为什么叫“国之脊梁”?从封面的小标题我们可以预测出这本书要讲的是百年来中国院士的人生故事。再看左下角的一句话——科学群星耀华夏,院士精神代代传,本书的编写目的也跃入眼帘。这本书不是一位作者完成的,是整个项目组编者根据史料编写而成。
这时,大家会发现封面还暗藏玄机——折页。这本书的封面跟普通书不一样,前勒口的设计是向外翻的,展开前勒口,40 位科学家的照片一一展露在我们眼前。读完全书,我们可以发现,40 位科学家按照年龄的顺序,从左边开始,从上往下依次排列。我们可以翻开目录,再一次把他们的照片和名字一一对应,让我们在心中再次默念他们的名字,再回味一下他们的感人故事。当年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今天我们要铭记他们的故事,让院士精神代代相传。
《国之脊梁》阅读单
活动一:我给院士颁个奖
读了40 位科学家的故事,你对哪些科学家的故事记忆犹新?如果现在我们正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现场,你想给感动中国的科学家们颁发一个什么奖呢?请为你最喜欢的科学家设计一张奖状吧,奖状上拟定一段颁奖词。
活动二:强国梦杰出人物展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百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无数的科学家,一本《国之脊梁》写不完他们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杰出的科学家的故事,请搜集整理资料,做一份手抄报在学校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学习他们的精神。
创意写作
《国之脊梁》读后感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 吴佳璐
一枚枚火箭划破长空,冲上云霄;一艘艘航空母舰,下水试航;一位位航天员,进入太空;一项项新的技术,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院士艰苦卓绝地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成果。
《国之脊梁》这本书精选了各学科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40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展现了老院士们的科学成就和辉煌人生。读完这本书除了更加了解竺可桢、钱学森、华罗庚等熟悉的科学家,我还认识了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在艰苦的年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物理学家何泽慧,她从小就坚信男女平等、女子不输男儿。为了作研究,她在高倍显微镜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常坐到全身僵硬直不起腰来,眼睛酸痛得睁不开。她的细心和耐心让她在反复的观测实验中发现了铀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因此她也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培养人才也是何泽慧的重要工作,她手把手教小孙学会了作科研要小心翼翼;她用严厉的批评让小周明白作科研要勤奋。在那个科研人多为男性的年代,“何公”是学生们对她最尊敬的称呼。
读完《国之脊梁》这本书后,我们也开始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何公”。我发现我身边一位位严谨治学的老师不就是“何公”吗?他们辛勤的培育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耐心的教导让我们做事更认真仔细。在学校,我也是同学的小老师,老师经常表扬我能够带着同桌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样我们俩就能共同进步,攀登属于自己的顶峰。
《国之脊梁》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让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