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乡春节风俗代言人

作者: 龙燕

我是家乡春节风俗代言人0

话题缘起:

快放寒假了,一次课间我偶然听到孩子们在聊这个寒假要回老家,一个孩子眉飞色舞地告诉小伙伴他要回河南息县过春节,息县自古以来就重视元宵节,元宵节当天晚上家家户户大门上挂着灯笼,他最喜欢的就是提着灯笼跟左邻右舍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每次都要玩到凌晨才回家,这样的聚会要持续三天。我的家乡在四川泸州,在年三十这天,人们要把家里装米的坛坛罐罐都装满,年夜饭的米饭必须多做一点儿,并且不能吃完。这样做的含义是前一年种出的庄稼能吃到第二年,让子子孙孙都有余粮,这样才有更多的粮食用来酿酒。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来自四川各地,还有个别孩子的爸爸妈妈来自外省,于是,我们一起聊了聊各地过年的风俗,去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话题:去年春节,你在哪里过的呢?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说说你最喜欢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范铭灏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贴春联了。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爸爸领着我和哥哥准备一起贴春联。由于墙面常年裸露在外,上面有不少的灰尘,于是我拿着帕子,把墙面擦得干干净净。我和哥哥把上联平整地放在桌面上,再翻过来均匀地涂上一层胶水。哥哥提着春联的上角,我提春联的下角。哥哥站在梯子上,而我站在地上,爸爸站在远处看着我们,看我们是否把春联贴得端正。爸爸说:“好,就这个位置。”我和哥哥听到后将春联往墙上一贴,再用手将春联按平整,让它与墙面粘贴紧密。接着我们用相同的办法,贴了下联,也同样平整。贴横批时,我搬来了两条长凳子,像叠罗汉一样将凳子叠了起来。爸爸让哥哥小心翼翼地站在上面,而我在下面扶着凳子,哥哥很轻松地贴好了横批。

春联贴好后,我看了看,春联非常整齐,我又读了读,看着这春联,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陈芳毅

我最喜欢过年放鞭炮,所以回老家第二天就买了一挂鞭炮。要放鞭炮的时候我却不敢靠近,大人也不例外,只见大人点燃鞭炮,就一下跑开了,像一只

受惊的兔子,被点燃的引线燃个不停,我的心脏也怦怦直跳,这时我既紧张又兴奋。接着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回荡在山林中,连绵不绝,持续了两分钟,村里的小鸡、小鸭、小狗吓得蹦来蹦去。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放鞭炮?看起来这么危险,妈妈说:“放鞭炮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传说放鞭炮能赶走一种叫年的怪兽,可以让接下来的一年平平安安。”我想: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家一定会平平安安。

吴佳璐

我们老家最有趣的过年习俗是燃灶火。大年三十的晚上,厨灶里要一直燃着柴火,不能熄灭。听外婆说这个柴会提前准备,去山上找易燃的枯木,回家里还要晒很久的太阳,这样又大又干燥的柴火才不容易熄灭,而且还不会有呛人的烟。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围着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烤土豆、红薯、糍粑、生板栗、干的红薯粉,等等,它们都很美味,大家吃完全部变成了小花猫,真是太欢乐了!

秦蕴妍

妈妈的老家余村在一座山里,那里充满了烟火气。年三十当天,家家的烟囱都冒着青烟,从傍晚5点到7点会一直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年夜饭开始了,一家人有讲究地坐在方桌周围,长辈坐在对着门的位置,然后左右依次按照辈分大小坐下。再看看餐桌上,有两盘鱼,东南方向有一盘不能吃不能动,因为那是“听话鱼”。我问姥爷,“什么是听话鱼?”姥爷告诉我那是为了让祖先们听到后辈的幸福生活。

吃完饭,我们几个孩子就跟着大人们互相串门,好不热闹。我们能把整个村子走遍,口袋里揣满了糖果花生,象征着别人对我们的祝福,这一夜鞭炮声会轰轰响个不停,但我们依然会做着甜甜的梦入睡。

龙燕老师

孩子们的家乡不同,过年的风俗有相同也有不同,但是大家的愿景都是一样的: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人、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小贴士

团圆夜吃饺子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夜也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赶回家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种类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传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料汁为佐料蘸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