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深鼻高

作者: 赖建平

【原文】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译文】

康僧渊两眼深陷,鼻子高挺。王导(王丞相)总是笑话他。康僧渊说:“鼻子是面部的高山,眼睛是面部的深渊。山不高,就没有灵气;渊不深,水就不会清了。”

【朗读】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解读】

魏晋时期讲究颜值,连男子也格外注重容貌与仪表,日常的穿着与修饰都十分精心,甚至涂脂抹粉都成为时尚。名士们崇尚清谈,品评人物也是大家聊天儿时的重要内容。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他从小就是公认的帅哥,而且见识气度远超同时代的孩子,人们认为他是将帅之才。

康僧渊出生在长安,说汉话,但他是西域人,长得与汉人很不一样。

王导是如何嘲笑康僧渊的,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康僧渊的应对却非常巧妙。他先是把鼻子比作高山,眼睛比作深渊;继而进一步阐明了山与渊的重要意义: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鼻高目深,原本是王导嘲笑他的原因,可是康僧渊一番自嘲之后,我们就觉得非但不应该被嘲笑,反而成了优点。

机智,得体,是自嘲的最高境界。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康僧渊遥相呼应。英雄所见略同。

【启发】

自嘲是通过对自我的嘲弄,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舒缓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的尴尬程度,让人际交往过程多一点儿坦然与风趣,也是巧妙化解困境的有效方法。

有个小品演员在表演节目时,搭档说他眼睛小,他说“小眼聚光”,搭档又说他个子矮,他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这话有康僧渊的风格,是对自己外貌的自嘲。

“脆皮年轻人”这个词从去年流行到现在。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脆皮”经历:小跑着去拿外卖,结果腿抽筋了;伸个懒腰,结果脖子扭了;打个哈欠,下巴脱臼了……当他们在自嘲“脆皮”时,其实就是在表达对健康的关注。

鲁迅先生曾写了一首题为《自嘲》的小诗,诗中写道:“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用破帽子遮着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漏水的船一样,载着酒在水中行驶。这是对处境的自嘲。

【写作小妙招儿】

选择你的一个不足或短板,用自嘲的方式写几句话,勇敢地面对吧!

上一篇: 假牙
下一篇: 《雨燕飞越中轴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