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文章
作者: 赖建平原文
从夏镇抵南阳,时当落照,云霞曳天,澄波倒影,俯仰上下,无彩不呈。俄而浓云四布,宝净色忽焉惨淡。已又推出新月,清光一钩,疏星万点。大块文章,真是变化不尽也。
——选自龚炜《巢林笔谈》
译文
(走水路)从夏镇到南阳镇,当时,夕阳正要落下,云霞满天,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抬头看天,低头看水,没有什么色彩未呈现出来。过了一会儿,(太阳一落)彩霞很快变成浓云,蓝天突然变得暗淡了。又过了一会儿,一钩新月出来了,星星布满了苍穹。大自然的变化,真是无穷无尽哪!
朗读
从夏镇/抵南阳,时当/落照,云霞/曳天,澄波/倒影,俯仰/上下,无彩/不呈。俄而/浓云四布,宝净色/忽焉惨淡。已/又推出新月,清光/一钩,疏星/万点。大块/文章,真是/变化不尽也。
解读
作者龚炜,江苏昆山人,生活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写尽了傍晚时分,舟行水上,瞬息万变的景象。先写日落时,火烧云异彩纷呈,倒映水中;再写日落后,彩霞失色,蓝天变脸;继而写月升时,天如水,月如钩,星万点。最后,感叹大自然的变化无穷的创造力。
景色变幻莫测,文章一气呵成。
龚炜还有一篇文章,写心境的变化:
夏月赤日行天,炎气逼人,衰年怯暑,大是苦境。旧闻处州括苍山有绿天深处,缘竹径入,百二十里绿阴,五里一亭,十里一室。明刘一介处此六十年,悬想便觉清气可挹[yi]。
大意是:盛夏时节,暑气逼人,老年人又特别怕热,真是难受。
听说浙南括苍山中,有一处整个被绿荫笼罩的地方,一百二十里路两边全是茂密的竹林,每隔五里就有茶亭与房舍(可供休息)。明朝刘一介先生在此住了六十年。(热得受不了的时候)静静地想着这个清凉世界,仿佛也沉浸在凉气中了。
心理的变化居然带来了身体的变化,这就是“心静自然凉”。
启发
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时无刻。因此,无论写入、叙事,或是写景、状物,都要用心观察,写出变化:上课时与下课时的变化,生病前与生病后的变化,悠闲时与忙碌时的变化;一朵花早晨与傍晚时的变化,一张脸劳动前、劳动时与劳动后的变化,一块石头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变化……
有了变化,文章就有了新鲜感,有了生命力。
写作小妙招
任选一人一事或一景一物,写出其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动作、神态、心理、形状、颜色、质感等一个或者几个变化。